读书分享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中小学读书分享活动的通知,依托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以下简称“读书平台”)组织开展中小学读书分享活动。教育部表示,为推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深入开展,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读书热情,示范引导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教育部将在读书平台开设“分享专区”,中小学校及师生自愿在平台上分享读书作品、导读资源和读书活动案例,促进各地学校和广大师生互启互鉴,营造更加浓厚的校内外阅读氛围。
阅读是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养最方便、最快捷的途径。因此,从2006年11个部门发出的倡议书,到2016年“全民阅读”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八项“文化重点工程”之一,我国的全民阅读政策历经10年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时下,教育部在读书平台开设的“分享专区”,就是阅读推广工程的进一步走深走细走实,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心灵启迪工程。
“分享专区”分享的是阅读经验。阅读需要热情,需要毅力,唯有坚持不懈、驰而不息,才能“采过许多花”,久久为功地酿造出“甘甜的蜂蜜”来。但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有不同爱好需求的人来说,应当读什么书,可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从哪些方面发力,都是有讲究的。如,要有明确的读书目标,才能有读下去的动力;要有清晰的路径选择,才能知道如何从书中更好地汲取精神营养;要善于想象,不断拓展认知的空间,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用;要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让读书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生;要结合所学的课程,使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成为一个阅读共同体,以全面提升自身的素养等,都是对阅读功能的一种新发现,可以为彼此的阅读提供一个新视角。从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能够吸收多方面的营养。
“分享专区”分享的是智慧,是读书顿悟中的喜悦,是阅尽霜华、归来依旧温润的“初心”。“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萧伯纳一语道出了分享的真谛。在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地走在人生的大道上,以致少了一份问候,少了一些交流,少了一种精神的慰藉。而读书“分享专区”的设立,能让我们在读后进行深层思索,进而找到一个倾诉的窗口,找到一个惺惺相惜的平台。一“书”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阅读本身就是一场生命的远征。书中的故事,书中的风景,书中的恩怨情仇,书中的江湖厮杀等,都会给我们的灵魂带来触动。我们往往感动于这些触动,惊诧于这些故事和“事故”,在唏嘘涕零之后,可以把它们分享出去,传播出去,把我们在经历现实磨难之后,依然保持的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依然保持的一份对人事的从容,平定心情后依然勇毅前行的心情、心态、心绪等分享出去,以启迪更多的人。
“分享专区”分享的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不知足”才是人生上升的阶梯,我们热爱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我,丰盈生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都是不完美的,都有或多或少的瑕疵。而自我完善的最佳方式就是读书。读,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再读。生命不息,阅读不止。在读中长知,在读中增智,在读中涵品,在读中养德,在读中提升,在读中完美。谁说读书没有功利心?大凡人世间的事,如果缺乏了“功利心”也便少了很多动力。但读书的功利和人世间的俗名俗利不同,而是让自己完美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让这个世界更美丽。
“分享专区”也是一个展示才华的天地。阅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包括读,而且包括画、写、唱等。每个人都可以把读后的感受、读后的想象画出来、写出来、唱出来、读出来、舞出来,可以自由挥洒你的聪明才智,让更多的人了解你、认识你,结为读趣相同的挚友,从而一路“读”行。
“分享专区”虽然只是一方“小天地”,但因面向所有人,面向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学历、不同性格的人,它又是一个“大舞台”。人人可说,人人能说;你说你的读书故事,我谈我的阅读经历。分享思想,碰撞情感,彼此启发,相互温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又为我们每个人打开了一个瞭望世界的新窗口,将阅读推广到一个新高度,使全民不仅可以共读,而且能共享、共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