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莱西市:家校社唱响育人“合奏曲” 在喜庆的氛围中成风化人 青岛市:寒假托管暖心贴心用心 图片新闻 临清市: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生态 平邑县  “四个聚焦”强化责任督学作用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临清市: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生态

本报讯(通讯员 张大岭)近年来,临清市教体局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突出问题导向,沉到教学一线,探索实践“三个机制”建设,不断优化学生成长发展环境,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新生态。

为推动形成协同育人机制,临清市成立了以教体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家校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遴选优秀家庭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心理咨询教师组成“家校共育专家库”,以“家长学校+”的组织形式,进行家风建设工作理论研究,谋划并推进家风建设项目的实施,指导学校各级家长委员会建设。家委会采取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体制,制定了例会制度、交流合作制度、定期授课制度,充分发挥家委会在家长中的权威和组织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家风家教提升活动。同时,成立临清市家长成长学校总校,指导各学校组建家长成长分校,不断提升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为增强协调育人合力,临清市完善工作机制,出台了加强和规范家校共育工作意见,强化学校、家庭的职责定位,确立了以实施项目和开展活动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总思路,切实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把家庭图书馆作为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常态化载体,构建“学校+家庭+图书馆”模式,以学校为龙头,以学生带动家长,以一个家庭带动更多家庭。截至目前,已建成家庭图书馆330家,覆盖16个镇街224个村居,开展读书活动1万余场。联合法院、司法局、民政局等单位在镇村建立78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构建农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临界预防、关心关爱机制,将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与网格化社会治理相结合。

临清市在教育系统推广“成长定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和模式,为每名留守儿童量身定制成长方案和路径。各学校对全市现有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再婚、留守、特困、残疾、心理障碍7类教育管理缺失学生实行任课教师“一对一”分包负责制,每名教师分包10至15名学生,每日跟踪、每周谈心、每月家访。联合爱心志愿者,对7类教育管理缺失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定期开展到家做客、温馨家宴等活动,关心、关爱、陪伴学生健康成长。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有效整合资源,合理设置队伍类别,打造中小学志愿服务队伍。全市遴选15位专家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开展“心理专家进校园宣讲”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和心理成长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科学有效的指导。此外,成立由心理专家、心理健康志愿者、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组成的“益心护未队”,对未成年人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咨询辅导,形成闭环管理。成立“大白哥哥”一站式护航中心,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法律知识、心理咨询等服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护航。

临清市聚焦评价机制改革,探索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评价办法,制定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评价量表,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年度督导考核。本着因生施策的原则,全市中小学制定个性化家访工作方案,教师做好家访记录或家访札记,依据家访时了解到的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个性化教育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家访中发现的问题,提高教育的整体效果。

目前,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实行全覆盖、面对面家访,累计家访146547人次,基本实现了应访尽访。实施家长开放日专项行动,270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家长参观校园、进课堂、进食堂活动,参观家长有5500余人;活动过程中听取家长意见、诉求430余条,能整改的390条立行立改,需要长期坚持的40余条建议已完成阶段性整改目标。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