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花花集 小重山·华山 春 启程 心结 年的来去 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 难忘儿时过大年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如歌散板】

花花集

□ 韦清

腊月二十九是最后一个年集,乡人称之为“花花集”。那时,我们不懂为什么叫“花花集”。

出了村,大路上的人就很多了,一帮一帮的,很多家庭都是老老小小全家出动。大家都抄着手,猫着腰,说笑着,兴奋着,好像去集上拾东西。虽然年货已置办得差不多了,但总觉得没买全,至于还缺什么,谁也说不清。总之,不赶这个集就觉得心里不踏实。

集上人山人海,都在人缝里钻来钻去,把帽子挤飞、围脖挤掉都不知道丢在何处。年集像无限膨胀的大口袋,要多臃肿就有多臃肿,什么东西都装得下。高高低低的叫卖声,大大小小的摊位,林林总总的货物,分散在各处有些笨重的车辆,甚至不得不扩展到农田里,卖家拉货的牛、马、驴子就地啃麦苗——这对牲畜来说可是稀罕玩意儿,它们大概也从人们的忙乱中嗅到了年味儿,恣意地啃着,啃出了地皮,露出白嫩的根。此时,庄稼人也不在意它们了。

压满街的当属鞭炮、年画、纸花了。卖家们早就找到各自的地盘,大致来说,卖烟花爆竹的摊子彼此相邻,都在一个相对宽绰的地方。各家较着劲儿地燃放,谁家的鞭炮震天撼地,博得阵阵喝彩,就卖得快一些。如果围观的人觉得商贩放了一阵还不过瘾,就纷纷高喊“再来一挂,再来一挂”。鞭炮声此起彼伏,这家还响着,那家又点着了,喝彩声也此起彼伏,吸引更多人前来围观购买。

鞭炮市上震天的响声,浓烈的火药味,弥漫的烟雾,斑斑驳驳的碎屑,成为年集的高潮。过年本来就需要火爆,味道越浓,劲儿越足,人们就越喜欢;单是在这里看上半晌,也挺好。就如看戏,谁说非要把戏台子搬到自家门口呢?小孩子们不是看谁买鞭炮多,就聚到谁家门口去看人家放鞭炮吗?

鞭炮有“官方”的,也有卖家自制的,颜色、粗细、长短、头数各不相同。有红色的,也有绿色的;用报纸、账本做卷筒,用土色牛皮纸做卷筒的也不少,看上去琳琅满目,五颜六色,造型各异。单是这些,还不足以将这个年集命名为“花花集”?更甭说还有各种名目,什么起火(钻天猴)、土雷子、小钢炮儿、二踢脚、大地红、摔爆仗等等,让人眼花缭乱,怎么看也够“花花”的。

鞭炮市上卖家竞相燃放鞭炮的声音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又加上可着嗓子叫卖,围观者的阵阵喝彩声把年集给吵翻了。

小孩子大多没钱,就在鞭炮市上转悠,眼巴巴地缠着大人多买几挂,买最肯响的;大人也何尝不是这样?过年了,谁不想火爆,痛痛快快、风风光光、热热闹闹地呢?可是,那些年,乡人手头都有些紧,出手有些犹豫,一方面拗不过孩子们的黏糊,另一方面又怕人笑话,“过年了连火鞭都舍不得买,真抠”,不得不让孩子们去挑。孩子拿着火鞭像拿到了过年的通行证,立即欢呼雀跃起来。

如果说鞭炮用以辞旧,那年画则是迎新。

年画的集市上不那么嘈杂,也不怎么还价,因为年画本身不怎么值钱,只靠销量大获利。各家都争着买年画。烟熏火燎的老房子经了年画的装饰,就亮堂了,有了新气象,增添了年味儿。年画上画的无外乎什么胖娃娃、年年有余、人寿年丰、寿桃仙人、金盆元宝、岁寒三友、团团圆圆、名人肖像、京剧脸谱等,还有与生肖有关的如《耕牛图》《奔马图》《金鸡图》《三羊图》《舞龙图》等,以及门神、财神、“福”字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年画色彩对比明显,形象栩栩如生,立体感强,色调简洁明快,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氛围和浓郁的民俗风味。

别看年画卖得多,但仅仅是配角,而中堂和对联是主打,也比年画值钱。年画是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的,吉祥喜庆;中堂和对联则以深红为底色,红红火火。巨幅中堂铺展开来,在中国北方的冬天,确有一种春潮滚滚的暖意和动感。这样的大家伙,谁不想买回家呢?不少人不管手头松紧,狠狠心买了再说。老屋里挂了新中堂,那可是蓬荜生辉、如沐春风,简直是换了人间!

卖花的和卖年画的摊子挨着。这里聚集着妇女和女孩子。小姑娘们最爱买纸花。女孩子爱干净,爱穿花衣裳,头上再戴几朵艳丽的纸花,配上精致的发卡,就真的如花似玉了。如果再买一双花棉鞋穿上,金枝玉叶的,怎么看都是美的。把小姑娘打扮好了,所有的事就画上了句号。

年集要赶大半天。赶年集回来,每个人都美滋滋、乐哈哈的,心花怒放。家家户户贴上对联,挂上大红灯笼,沉寂的乡村活跃起来,人人都怀揣梦想,等待新年的莅临。新年的大幕就在亿万人的殷殷期盼和欢声笑语中徐徐开启……

最后一个年集是一个斑斓多姿、美轮美奂的万花筒,为每个人、每个家庭预制储藏着一个魔幻般玲珑剔透的花花世界。乡人称之为“花花集”,不仅听着贴切舒服,而且有美好的诗意和无限的期盼呢。

(作者单位:齐河县教体局)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