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栖霞:原生态教科研让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莒县碁山四中 探究古老村名 传承文化记忆 图片新闻 潍坊市潍城区南三里小学:把阅读当成“人生大事” 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 在行走乡土间涵养家国情怀 发展核心素养  共育坚毅精神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发展核心素养 共育坚毅精神

□ 刘君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资源越来越丰富的社会,一度甚嚣尘上的“唯分数论”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等品质越来越成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学和成业的关键因素。

教育部等17个部门在前不久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强调,培育学生“不懈奋斗、宠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办公厅在2021年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把“锤炼意志”作为四大改革目标之一:“通过体育课、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不惧失败的意志品质。精心设计有一定强度、一定难度的运动技能学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优良品质,要通过组织教学比赛和竞技比赛,不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勇敢坚毅等坚强意志。”2021年,教育部在对政协《关于加强高校学生挫折教育的提案》的答复中表示,“构建挫折教育合作共同体”,“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

初中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坚毅精神不仅是其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重要支撑,而且是其走向成功和幸福生活的关键要素。家庭和学校都扮演着培养学生坚毅精神的重要角色。家庭传承文化、价值观,培养品德和道德观念,提供爱与支持;学校则提供学科知识和综合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潜力。家校合作可以使学生在学术、情感、品德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建立积极的沟通机制

建立积极的沟通机制是家校共育初中生坚毅精神的重要一环。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为家长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计划,而且可以让教师聆听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担忧。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专业心理顾问参加会议,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并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学校还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进展,分享关于学生的积极表现和潜力的观察。同时,教师应该主动寻求家长的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特殊需求和情况,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在沟通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如课外作业、阅读和研究项目,以共同促进学生坚毅精神的培养。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信心

体育活动是培养坚毅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授技能的导师,更应该是学生坚毅精神的引领者。当学生在运动中受伤时,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最好的鼓励和支持,不仅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情感,提供积极的建议和指导,鼓励他们不要因受伤而丧失信心,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家长在共育过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孩子受伤时,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鼓励他们坚强面对挫折,培养其坚韧、毅力和自信的品质。学校和家庭还可以共同制订学生的体育计划,确保他们在运动中保持适度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从而增强坚毅精神。

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在家校共育初中生坚毅精神的实践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培养学生的使命感是至关重要的措施。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职业规划、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成就,培养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觉与中国梦同心、同向、同行,遇险不惧,逢难不挫,砥砺“不到长城非好汉”强国志向。家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对国家的挚爱情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校和家庭应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使他们具备坚毅的品格、积极的思维、健康的体魄、美好的情感和实际的技能,培养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劳动中培养坚毅品格

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培养技能,而且在于培养意志和品格。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坚韧、耐心和自律的品质。这是教育的重点与方向。

对初中生来说,劳动任务可以包括学校的劳动课程、家务劳动、社区服务活动等。学校与家庭合作开展的劳动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家庭也应该扮演重要角色。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分担家务、种植花草、制作手工艺品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坚毅精神和创造力。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好信任关系,真正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去完成自己的事,切忌包办。当孩子做日常清扫、烹饪、家居美化等家务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做事,不必担心无法出色完成任务;即便孩子失败了,家长也不应责备,而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然后调整行动方案,直到其成功。

劳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家长和教师应该以耐心和理解的态度来引导孩子克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分享劳动的乐趣,切勿轻言放弃。通过在劳动过程中的历练,家校双方能够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服务能力、增强责任感、锻炼抗挫折能力以及建立积极的劳动态度。这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