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我与学生的“专属定制” 推开家门  打开心门 图片新闻 小小贺卡寄深情 小毽子引发的“自辩”教育

第8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8

小毽子引发的“自辩”教育

□ 枣庄市薛城区龙潭实验学校 徐静

每周办公例会的时间又到了,我刚走出办公室,这样的一幕映入了眼帘:“调皮大王”小博正拿着笤帚往走廊的天花板上扔,小翔也手握笤帚跃跃欲试;小童拿着拖把杆往上戳;小林则拿着办公桌上的长尺子,对着小童比画;小文拿着黑板擦举起了手;唯一的女生小阳边笑边指挥;体育委员小树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在一边出谋划策。我顿时火冒三丈:上课时刚强调过课间纪律,不准大声喧哗,不准追逐打闹,要做文明、有意义的游戏,他们竟无视我的告诫,明知故犯。万一打到哪个同学的头上,后果将不堪设想。我冲过去先狠狠地推了小博一下,吼道:“又打架,你怎么屡教不改?”又转向其他学生:“干什么呢?忘了老师讲的话了?都给我回教室站在后面去好好反思,等我回来,你们再挨个说错在哪里。”小树看我在气头上,欲言又止。几名学生都灰溜溜地进了教室,我则气鼓鼓地去开会了。

开完会已到放学时间,送路队时,我随口问了围观者之一的小马,他小声告诉我:“是小阳把毽子踢到了铁管上,小博他们不是在打闹,是在帮她把毽子弄下来。”小马的话使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满满的自责与内疚充斥心中,后悔自己没了解清楚就发火。经过反复思量,我决定向他们道歉。

中午到校后,我先来到事发地点,发现那个惹祸的毽子还安安稳稳地在那里。等所有学生到校后,我先让他们几个站起来,各自陈述了上午的做法及原因,然后对上午发火训斥他们的行为表示了真诚的歉意,并深深地鞠了一躬。几名学生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预料中的批评摇身变成了老师的道歉。小童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其实我们也有错。事后想想,那样做挺危险的。”我趁机问:“那你能说说危险在哪里吗?”小童说:“拖把杆太短,毽子所在的位置太高,我稍不小心就可能把上面的吸顶灯打破,想起来真是后怕。”小林接着说:“我还拿着尺子对着小童比画,故意吓唬他。”小博则红着脸说:“我把笤帚往上扔时不光没打到毽子,反而掉下来砸在了小峰身上。如果小峰仰着脸看,那笤帚篎子有可能戳到他的眼睛里,真是太可怕了!”小阳惭愧地说:“都是我的毽子惹的祸,我不该在教室里踢毽子。”看到几名学生能从安全角度去反思,我感到很开心,但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接着问:“毽子至今仍在那儿,大家认为如何让它下来更好?”“快嘴”小恒抢着说:“可以借助桌子和板凳的力量。”“智多星”小硕说:“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去后勤处借个梯子。”在小童和小林的帮助下,大家很快搬来了梯子,把毽子顺利取了下来。

我的道歉换来了学生的反思,正是因为我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引领他们进行了一场对生命安全的讨论,使他们明白了办法总比困难多,遇事应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才不会好心办坏事。经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毽子被小阳放在了储物柜上,以警示大家“遇事不盲目,三思而后行”,也警示我“遇事不冲动,要把所有事情都调查清楚后再下结论”。

“毽子事件”让我明白了让学生自辩的重要性。如果我没有武断地阻止他们的“自辩”,就会立刻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让他们蒙受不白之冤。班级里有那么多学生、那么多事情,班主任不可能样样都了解得完全属实,偶尔也会带上自己的主观色彩。倘若没弄清事实就轻易下结论,不仅会让学生受委屈,而且班主任也将面临信任危机,因此,要时刻给予学生“自辩”的机会。“自辩”不仅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使他们乐于与教师交流,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自辩”不仅能让班主任从多方面了解事情真相、有助于解决问题,而且是学生维护自己权利和自尊的手段。

当然,也有学生思想认识不正确,总是想通过狡辩掩盖自己的错误,那就不妨让他充分“表现”,班主任反而可从其“表现”认识其错误思想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我曾教过的一名学生就是个较为典型的例子:这名学生非常聪明,但不懂得尊重他人。最令我感到头疼的是,他有许多让人防不胜防的歪理,狡辩能力极强。尽管他每次的理由几乎都站不住脚,但我都会认真、耐心地听他讲完要说的话。正是从他的狡辩中,我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也明确了对他的教育方向,最终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

“毽子事件”也让我明白了,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希望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感、善良而坚定、温厚而严格、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

“毽子事件”更警醒我,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不能根据教师的心情而定。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切忌没了解清情况就下结论。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只有当教师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才能教育别人。”

学生对优秀教师的信任是无限的。当儿童跨进学校大门,成为你的学生之后,就会无限地信任你,你的每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你的行为在他看来就是智慧的化身和道德的典范。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犹如玫瑰花上一滴洁净的露珠。请珍惜信任,不要把这滴露珠抖落。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