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创新推进“三位一体”教师评价改革 潍坊市寒亭区:“四名”工程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图片新闻 青岛市出台中小学生营养就餐《校长十条》 平邑县:以专业成长引领教师走向优秀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创新推进“三位一体”教师评价改革

□ 日照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燕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建设。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推动打通教育评价改革“最后一公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对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起到基础性作用,对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日照市作为省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将聚焦“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创新推进“三位一体”教师评价体系建设,不断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撑。

制定科学评价指标,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突出教书育人实效”。我们将以教师核心要求为依托,以教师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工作性质为框架,精准聚焦教师群体的特殊性、专业性,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指标。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一方面抓好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操守、从业行为、科研诚信等方面的评价工作,引导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主阵地”作用,建立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营造“校校抓师德、人人创典范”的良好氛围。突出教书育人主责主业。既关注教师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又注重教师教学理念更新、设计改进、模式探索和育人成效,以指标评价引导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提高理论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突出专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探索开展教师职业生涯周期评价,根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突出育人效果、教科研成果、示范引领评价,探索构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核心专业素养评价指标。

完善教师评价方式,优化教师成长体系。《若干措施》指出,要“完善教师分类评价”“落实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机制”。我们将坚持“以评优教”,引导更多教师去关注评价的本质,带领教师队伍实现内涵式提升。对师德师风坚持精准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对符合师德师风“红榜”和“黑榜”行为的,直接予以认定;对教师总体师德师风表现,通过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议、家长评议“四方评议”,同时征求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确定师德考核等次,并从中选树一批师德标兵。在职务提拔、职称评审、评先树优时,对师德师风、政治素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双签字”“双鉴定”。对教书育人成效探索实效性评价。由单一评价转为多元评价,探索建立“年级组长观课——学科组长巡课——校长推门听课——教研员视导评课”课堂教学常态化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不同岗位人员的专业示范作用。由个体评价转为团队评价,对教师履职尽责情况实施团队评价,校内以班级任教团队、学科组为共同体,由学校组建评价小组自行评价;区域内以学校和年级组为评价共同体,由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末综合运用结果评价、增值评价的方式对各高中、各年级组进行纵横向日常比较评价,以3年为一周期,进行结果性综合评价,不断增强教育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对专业发展实行等级评定与大赛鉴评,构建“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教育人才专业培养体系,搭建优质课、一师一优课、教学技能大赛等系列比武平台,以赛促评,在职称评审等工作中引入赛课模式,通过试讲答辩对申报人员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等级评价,巩固实绩优先的价值导向。

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若干措施》强调,要“强化评价结果导向作用”。我们将坚持“以考核定实绩、以实绩论英雄”的结果导向,把考核实绩作为表彰奖励、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形成“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机制,让干事者有动力、干成者得实惠。把评价结果与经济待遇挂钩。深入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注重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合理拉开绩效工资发放标准档次。要注重人才激励,完善高层次教育教学人才激励体系,充分调动教师潜心钻研、再攀高峰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名优人才示范作用。把评价结果与成长发展挂钩。坚持分类评价、分类使用,强化正向激励和从严管理,把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参考。把评价结果与政治待遇挂钩。在推荐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注重择优推荐一批优秀教师,确保教师代表占一定比例。

下一步,日照市将狠抓《若干措施》的学习和宣传,持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评价改革,强化师德师风“育评管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教育家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为推动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