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嵌入式科研:学校品质的应然追求 班级管理中践行“五育融合”的策略 让劳动教育“入脑入心”

第7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7
【全环境育人】

班级管理中践行“五育融合”的策略

□ 巨野县凤凰街道办事处彭泽小学 刘晓红

身为班主任,我们必须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融入“五育并举”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学能力,推动学生全面成长,重视每名学生的独特才能,从而塑造出品行端正、综合素质高的新时代精英。

一、“五育融合”开展的必要性

巨野县凤凰街道办事处彭泽小学位于城乡接合部,学生80%以上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还有部分留守儿童。经调查发现,由于家长溺爱子女,加上电子产品的泛滥,学生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两弱”——劳动意识弱、健康状况弱,“两强”——惰性强、依赖性强,“三低”——责任感低、意志力低、审美能力低等问题。许多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这反映出学校在道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不足。

新时代呼吁全人教育,现代社会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整合五个领域(道德、知识、身体锻炼、艺术、劳动)的教育方式旨在推动这五大领域的无缝结合,这是实现党对教育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实际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班级管理者,我们应该以学生的真正成长为中心来开展教育工作,强调他们的全方面发展,坚定实施“五育融合”的教育观念,努力创建更能满足他们全方位需求的学习环境,持续探索新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积极寻找各种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不同的活动中,以便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的空间,从而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均衡且个性化成长。

二、班级管理中践行“五育融合”的策略

环境育人,营造“五育融合”育人理念下班级文化氛围。基于“五育融合”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以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前提,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有自己班级特色的文化体系。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包括明确表达的文化和默默存在的文化。明确表达的班级文化包括班级的目标、口号、公约、班徽、班旗等。而默默存在的班级文化则是班级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是师生身上展现出的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我们构建班级文化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追求学习成绩,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班级文化是任课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代表基于“事先有约定、自愿接受、尊重人格”等原则共同制定的,旨在打造与班级特色相契合的文化。举例来说,在学校倡导水润文化的背景下,我们将班级命名为“水滴班”,将“拥有家国情怀、讲规矩、肩负责任、懂得感恩、有智慧选择”作为班级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爱国、感恩、善学、奋进”的班级口号,并形成“做人,诚信光明;做事,用心坚持;待人,乐施奉献;自己,不断超越”的班训,坚守“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的班级公约。努力做到“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致力于将“五育融合”的班级文化浸润于每名学生心中。学生的热爱和家长的认可赋予班级文化持续的生命力,让班级成为每名学生温暖的家。

为给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我们开辟“流动水滴图书角”,旨在“流动”。每名学生分享一本图书,他们就有了50本书。这就是“小水滴”们的源头活水,也是他们最喜欢的地方。学生在晨读或课余时间遨游在知识海洋里,利用碎片化时间汲取知识营养,促进智育的发展和提高。

课程育人,构建“五育融合”育人的班本课程。充分利用区域“五育”教学资源,因地制宜,挖掘“五育”资源,积极开发“晨读、午练、暮省”、爱国主义教育、劳动实践等班本课程,让德、智、体、美、劳教育悄然发生,融“五育”于日常,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我、团队和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华少年。例如,具有“水润”特征的班级教育项目,小学阶段是《水之润》,通过简单明了的水元素诗歌、寓言和儿童故事的形式展示,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初中阶段则是《水之韵》,侧重于对水主题古代诗词、绘画及音乐艺术品的阅读鉴赏,旨在理解并学到水的诸多优良特质;高中阶段则名为《水之灵》,强调理论认知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节水意识,降低水污染程度,同时让他们了解到巨野县洙水河、万福河、麒麟湖的历史渊源,体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融洽关系,充分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活动育人,促进“五育融合”的延伸。通过研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活动,拓展“五育融合”的路径,通过校内外、课内外联动等,形成班级“五育”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少年。

以我班的劳动教育活动为例。生活中处处皆美、处处优美,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劳动是可以创造美的。每个班级都分到了一块田地,这块田地不是传统的农田,它既是我们的实验田,又是我们的小花园,是一块艺术田。所以,我鼓励学生把我班承包的这块田地进行艺术打扮,在田间种上鲜花的步道,围上艺术的篱笆,它就变成了非常具有田园味的一片风光。秋天,我们举行了一次富有童心秋韵的活动。学生对自己种植、收获的果实进行艺术创作。比如,他们用玉米扎染各种不同颜色的衣服,用黑豆、红豆、黄豆等各种颜色的豆子拼成一幅中国地图等,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就诞生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农家小院主题作品的设计。这个小院都是用各种农产品做的,用玉米芯做成了院子的围墙,用叶子和谷秆做成了房子,非常可爱。而且,这个小院的主人还围绕这个庭院写了一篇文章,说明他这个小院的设计理念,真的非常有创意。在实践劳动的过程中,我们无形中达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家校携手,形成“五育融合”育人共同体。我们利用家务任务记录、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等手段,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达成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

利用节假日,开展亲子游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了解班级教育情况,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不足与优势,更全面地认识孩子。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锻炼自我,而且能与同伴交流学习诸如生活技能、待人接物、团队意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具有安全意识、掌握活动技能,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家校之间“五育融合”合力育人的目标。

总之,我们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来优化班级管理方式,践行“五育融合”的原则,提升管理效率,以确保能够完成培养有道德、有才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