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德育的核心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衍生出来的不仅仅是文化的内涵,更是一种民族信仰。在长久的发展阶段,为将这些富有民族情怀的思想内涵根植于每名学生心中,教师一次次创新、一次次发展、一次次思考、一次次传承,就是希望在每次教学中让他们认识到祖国的伟大,感受到那份积淀千年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意义和内涵,将爱国主义思想与课堂融合在一起,为成长中的学生树立起爱国的风帆旗帜,让他们感受到伟大祖国的变化。教师要在一次次的教育中引导,在一次次的教育中帮助,通过正确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基本要求,将教书育人和德育引导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努力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体系、价值观。
教师要正确地处理教学和育人之间的内在关系,立德树人应成为教师人才队伍培养的主要任务。因为教师的教学不仅是在传递文化,更是在传递思想。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虽然是在教书,但实质也是在育人,通过教育这种典型的工作模式,为国家输送有用且品行端正的人才。即便学生的成绩不好,但是他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友爱朋友、尊敬长辈,我们也会说他品行好,这也是成功教育的一种表现。在正确爱国主义教育观的引导下,只要以正确的思想理念引导学生,他们终会成长为品德高尚且为人正直的人。
每次在讲台上的讲述就像在贫瘠土地上的播种,教师用自己的精神和知识储备,为学生传递知识、答疑解惑,让他们感受到精神思想的内涵和精神世界的充实。而每次言传身教和教学引导,都是在他们心灵上的播种,他们所传递出的微笑和随时随地透露出来的温暖,都像在荒漠中盛开的花朵,这些花朵不断绽放。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两袖清风,而且需要在一次次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每年岁月下的春风送暖和花儿绽放,都见证着学生的成长。看到每名学生脸上露出的温暖和温柔,都是教师教育的成果。作为教师,我会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用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信念筑牢自己的师德,将自己的言谈举止传递给学生。虽然学校环境、生活会有改变,但是我传递给学生的信念和思想却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始终不敢忘记,自己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秉承高尚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内涵,这是新时代一名教师的梦想和理念。
很多专家都在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分析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但是无论是哪种思维模式和何种定义理念,都认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进行教育引导,这才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脱离了学生发展所构建的素质教育本身就是“空谈”。但什么又是学生的发展根本呢?经过反复推敲和实践教学可以发现,真正的学生发展,就是让学生拥有高尚的品德思想,就是我们所提出的“立德树人”。
无论是立德树人还是教书育人,都是教师的天职,它所指向的是职业本身的基本特点。也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断培养学生的品德思想和个人行为,尊重他们的言谈举止和思想认知,让他们对未来有无限憧憬,才能引导他们获得成功。通过阅读和思考《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理解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用质朴的思想和理念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下既学习知识,又学会做人、做事,将来为国家繁荣富强树立志向。爱国主义教育是传递在每名教师心中的“热火”,在一次次的潜移默化中,这种理念思想会年复一年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付出和温暖,感受到国家和集体的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不仅是为了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而且是为了帮助教师端正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具体教学工作的推动中,有的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偏差。他们虽然不会否认培养学生正确道德品质的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又始终以一种敷衍的方式和态度面对学生,认为德育无非就是通过各种报告和课程给学生讲道理,通过各种花里胡哨的活动消磨学生的时光,缓解学生的压力。这些教师更看重的是作业本中所传递出的分数,他们认为德育是无形无质的,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像浪费时间、消耗精力。我们不能说这些教师对德育工作完全没有认识,完全没有爱国主义教育,他们更多的是没有全面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引导。因此,我们更多的是在不断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理念思想,实现教育指导的核心价值。我们也坚信,在这样的时代变化和教育理念的传递下,教师必然会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成为有信仰、有理想的新时代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