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写给父亲 人生路上贵人多 东坡引·沂蒙山 春天来了 泰山挑夫(外二首) 穿城而过的那条河 母亲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人生路上贵人多

——以我的一段读、研、写经历为例

□ 罗树华

我曾在《习作路上——半世纪前的零星记忆》《以文化人——我曾就学的写作指导课》(两文分别载于2018125日和201963日《山东教育报》)中回忆了高中语文教师和大学写作课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读、写议论文的谆谆教诲,和宋代文学研究大家刘乃昌老师教给我的丰富和增强文章表现力的灵妙技巧。下面略述的是我在山东教育社和中国成人教育杂志社(山东省职成教研究所)工作期间,同志们在编辑、研究和写作上给予我的启示和帮助。

在教育界的编辑出版业里,写作上的能工巧匠大有人在。但是,他们中不少人却未能充分展现出自己写作上的才智。原因是,或者工作忙,无暇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启人心智的真知灼见;或者是,有思考,也写出了,却未公开发表。智能平平、运笔特慢者如我,不但有可置于书橱一角的由我主编的“山东省(部分)中小学教师自学考试教材”《教师能力学》,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教师能力概论》及专书《教师发展论》,还有涉面广泛的百多篇文章的结集《思想之旅——罗树华教育述论》。这除了单位为我提供了编、研、写的方便条件,同志们给予我的帮助也功不可没。实在说,我名下的长文短章、薄册厚本里,都有同志们有形无形的助力在其中。

比如编辑工作。在中国成人教育杂志社,如果没有同志们为教育工作者编辑出版教育写作读物的创意和热情,那本内容鲜活、广接地气的《教育写作论》难以成书面世。再如教师研究。我研究教师能力之初,资料的匮乏常使我的研究踯躅不前。是我在教育社的同事陈泽河同志从山师图书馆给我寻找、借来相关资料,使我的研究得以继续,直至《教师能力学》成书。泽河不是教师能力研究的直接参与者,但被省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肯定和推荐的《教师能力学》及其改编本《教师能力概论》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里,泽河同志的贡献不可小觑。又如教师写作。平时,我有动脑又动笔的习惯,也发表过有关教师写作的论文。但是,没有耿成义、宋全政、夏德忠、王松国等同志为《职教与成教》杂志向我约稿,没有他们对我的信任和督促,我未必会对教师写作进行系统性思考,并一鼓作气写出连贯的篇章。

有道是:“人生路上,离不开高人指点、贵人相助。”这真是人间至理。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