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中小学校长办学治校的五维向度 创设问题情境发展核心素养 非遗舞龙有了“小小传承人” “家校护航队”破解校门口“100米难题” 潍坊市坊子区:巧用“加减乘除”机制赋能学校食堂管理 图片新闻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校长论坛】

中小学校长办学治校的五维向度

□ 孔凡海

校长是一校之魂,办好学校,校长是关键。对中小学校而言,一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让人人享受优质基础教育,就要求校长勤于思考办学问题,勇于挖掘属地文化,敢于尝试教育实践,善于总结教育管理经验。这些方面的问题虽然各有所侧重,却又彼此相关,共同反映了校长的办学治校能力。笔者认为,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应以文化理念、课堂模式、课程体系、管理结构和教师专业发展为重要抓手,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来高效地实现优质基础教育目标。

其一,以文化理念的提炼与滋养支持学校行稳致远。建设符合校情、适合师生发展需要的学校文化,生成被师生认可的办学理念,已经成为校长们的共识。有文化浸润的校园,有理念引领的师生成长,才会助力学校向着有品位、高品质的方向发展。但是,文化的形成、理念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不是校长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经年累月的沉淀,是校长与师生共同的创造与结晶。只有师生参与到学校文化的建设中来,文化才能为师生所认可;而只有得到师生认可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这样的文化,才能扎深根,才能枝繁叶茂,也才能滋养、支持学校行稳致远。

其二,以标准化课堂模式的建构确保质量走实走高。全国各地的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建构适合自己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说明课堂教学模式在现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在教师专业素养尚不理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通过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底线。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课堂决定的,丢了课堂,也就丢了质量。这也是校长们在面对一些人对教学模式的质疑时不为所动的原因所在。我们强调课堂教学模式的标准化建设,并不是否定个性化、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在标准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积极去建构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课堂教学。因为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肯定会产生教学风格不同的优秀教师群体,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成长与发展。

其三,以课程体系的开发与重构拓展学生成才赛道。国家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的设计,释放了学校的主体性,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改革的积极性,学校课程建设的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崭新气象。但是,不少地方对课程改革,特别是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编写了一本又一本的所谓校本教材,一味地“做加法”,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应结合地域、文化、习俗及学生基础、能力的不同,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解读,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延伸、拓展和完善。在“五育融合”的新要求下,课程体系的开发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同时兼顾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特殊潜能开发。通过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我们还要努力打开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因材发展的新赛道,使学生在自己擅长的跑道上奔跑。学校一定不要办成清一色的“牡丹园”“月季园”,而要办成争奇斗艳的“百花园”;也不要办成“养鸡场”“养猪场”,而要办成生动活泼的“动物园”。如此,才能充分彰显课程改革的意义、学校教育的价值。

其四,管理结构的变革与优化以激发干群的无限潜能。生物学中有个原理,叫结构决定功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兽在陆上跑,都是由其结构所决定的。学校的组织结构也一样,决定着学校的各方面功能。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结构采用牛顿式科学管理和泰勒科层制管理的方式,实行由上而下的管理程序,基层被动工作,效能递减的趋势难以扭转。学校组织也一样,难以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着育人成效。而量子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都是一个能量球,拥有巨大的能量和无限的潜能。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在于激发每个人的善意与潜能。同样的,学校的组织结构也要激发起每名教师的热情、内驱力和智慧,让每名教师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愿意贡献学校、奉献教育。学校组织变革应当遵循扁平化、分布式、集约型及生态化的原则和方向,建立“级部+中心”架构,减少管理层级,推进教育和谐,强化自主运作。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破解管理的一道道难题,才能更好地积极配合新课程改革、促进新课标的实现,才能更有利于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其五,“翻转式研讨”以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研究能力的不足无疑是一个短板。教师的研究思维、问题意识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教师的经验经得起反思,使遇到的那些问题变成一个个课题,才能真正让教师收获到反思之后的专业成长。智能时代的“翻转式研讨”是一种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活动。在翻转式研讨中,“教师”的角色相当于专家型的教师,“学生”则相当于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教师。这种研讨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讲授相结合,不仅能体现专家型教师的主体地位,而且能体现参训教师这一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在开展“翻转式研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师这一成人学习群体已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工作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更加注重实用性与效率等特点,不断适时调整研讨会的实施进度,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发展内驱力。在研讨会结束后可增设专家型教师“巡视指导”环节,真正做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作者为齐鲁名校长、山东省首批齐鲁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