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不打不相识”的家校情谊 释放学生爱玩的天性 青团飘香 传承民俗 把春天装进心里 妙用先生“三块糖” 用爱点燃他的微笑

第5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5

“不打不相识”的家校情谊

□ 商河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刘文玉

在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教师会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会出现花样百出的家教问题。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至少6名家长,特别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这样“隔代亲”的长辈,对自己的孙辈溺爱有加,甚至固执地认为自家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鉴于此,教师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而且要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更新教育理念并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同时,要用身边的事例说服家长,用真诚的心感化家长,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最佳合作伙伴。

我班男生小浩聪明但好动,经常在课下用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吸引同学围着他转。在课堂上,他不认真听老师讲课,经常在凳子上晃动身子、摇头,有时还伸出手拿同桌的文具,摸前位的头发。通过家访,笔者得知,小浩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是个典型的留守少年。因为他的爸爸和妈妈不在身边,所以他的爷爷就更加疼爱他,使他养成了很多坏习惯:上学时,爷爷替小浩背书包,他一路蹦蹦跳跳;放学时,爷爷会早早地等在校门口,不等队伍解散就走向前,把小浩的书包接过来背在自己肩上。每当我在班级群里通报纪律、作业情况时,只要提到小浩的名字,他的爷爷就马上给我打电话或约我面谈,并且找出各种理由为小浩开脱……总而言之,他认为孙子没毛病。

本学期开学三个月后,班级工作走上正轨,我开始在暗中观察小浩的表现。首先,对学生每天上交的作业,我都会让组长先检查一番,看一看小浩交没交作业,并督促他一次;然后,我再认真批改他们的作业。我有时也会用手机拍摄小浩在课堂上和课间的顽劣表现。积累了一段时间后,我把小浩的爷爷请到了学校。

那是一天下午,我从教室回到办公室后,发现小浩的爷爷坐在凳子上,怀里抱着小浩。看到老人这种娇惯的行为,再加上我手里有证据,我心里有了底气,就走到他们跟前,大声朝小浩喊道:“请你站起来!站好!”我的话音刚落,小浩立马站好了,他的爷爷却不太情愿地说:“刘老师,你可别吓着俺的宝贝孙子!”我郑重其事地对他的爷爷说:“老人家,请您看看!这是上个星期小浩的作业检查情况——3次没做,2次不合格。”小浩的爷爷立刻反驳道:“不可能呀!他每天的作业我都检查过了,应该是都做完了呀!”

接着,小浩和爷爷悄悄地交谈起来。其实,小浩在证据面前是不敢抵赖的,只能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耍小聪明、偷懒了。我又拿出手机,让他的爷爷观看了一下小浩在课堂上和课间的顽劣表现。在铁一样的事实面前,小浩的爷爷终于醒悟了,看着小浩不停地摇头并长吁短叹。此时,我看到这位老人的眼睛里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我让小浩回教室后,他的爷爷对我说:“刘老师,您对孩子认真负责,我彻底服您了。从今往后,我听您的。要是他不听话,您打也行,骂也行,我都没意见。”我笑着说:“大伯,谢谢您的理解和信任!只不过,我们老师可不能打骂学生。学生犯了错,就像小树苗长了蚜虫,并不可怕。只要您和我携起手来,帮助孩子把‘虫子’灭掉,他就能茁壮成长了。”小浩的爷爷连连点头,表示愿意配合我帮助小浩改掉这些毛病。

经过这次对小浩耳提面命的训斥和苦口婆心的引导,我欣喜地看到小浩正在悄悄地改变:作业认真了很多,多次达到合格的等级;放学时,我看到小浩在队伍里排着队走到大路口,早就站在校门口迎接他的爷爷不再帮着他背书包了……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但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告诉我,我还得再接再厉,而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因为,小浩的毛病还可能会反复。

这周的劳动课是做手工,学生学着用花布头和钉扣做布贴画。大多数学生提前准备好了材料,听完美术教师的具体要求后就开始剪、贴、缝,忙得不亦乐乎。突然,一名女生大声喊道:“小浩,你快点儿还给我!”小浩吼道:“小气鬼!”

“哇……”这名女生被他这句话气哭了。我调查后得知:小浩没有准备好材料,就四处“掠夺”。一些同学因为小浩平时很大方,经常给他们拿吃的,所以就送给他一点儿材料;可这名女生准备的材料刚够自己用的,被小浩抢走了一些,就不能拼接成一幅画了,因此很生气。我问小浩:“你为什么没带材料?”他噘着嘴答道:“我的奶奶生病住院了!这几天都是邻居家的王阿姨给我做饭,我不好意思向王阿姨要材料。可是我又特别想做一幅画送给奶奶,祝她早日康复,于是就抢了别人的东西。”听了小浩的话,我先表扬他有孝心,然后话锋一转,说道,“你有困难应该告诉老师,由我来帮助你,而不能去抢女同学的东西呀!”听我这么一说,小浩的眼里闪出光亮,似乎有泪珠在滚动。同学们听了小浩的遭遇后都原谅了他,并且把自己多余的布头和纽扣送给他。那个被他气哭的女生不计前嫌,也帮着小浩做布贴画。看到这一幕,我感觉到爱的暖流在教室里流淌。晚上,我把这个故事写成一篇文章并发布在班级群里,家长们纷纷点赞,表扬这些有爱心的学生。小浩的爷爷正在医院里伺候老伴儿,也给我打来电话:“刘老师,谢谢您!俺的老伴儿看到了小浩送给她的布贴画,高兴得掉眼泪了!小浩懂事了,知道孝敬老人了,俺也很高兴。”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不打不相识”吧!

这件事给笔者带来的启示如下:学生家长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合作伙伴。只要我们与家长加强合作、齐心协力,就能实现“双赢”的教育目标。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