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烟台职业学院 以高质量产教融合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用一抹“中国红”厚植“家国情” 青岛科技大学与河南永新化学产学研项目签约 图片新闻 寿光市乐义实验小学:创新“党员+”模式,筑牢“红心阵地” 在大中小学全面融入职业教育内容恰逢其时 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 用好本土资源唱响地方戏曲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 用好本土资源唱响地方戏曲

□ 刘树国

近年来,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为满足学生与家长对艺术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确保学校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依据地缘优势开展了以“吕剧进课堂,唱响地方戏”为主题的活动,使广大农村学生像城里学生一样享受艺术教育,增强了家长对农村学校的办学信心和认可度。

吕剧是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是吕剧创始人时殿元先生的家乡,是吕剧的发源地,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民间吕剧艺术之乡”称号。该校认为,不能“靠着河受渴,抱着金碗要饭”,开展了“吕剧进课堂,唱响地方戏”活动。该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吕剧团的鼎力支持。他们专门给学校布置了100平方米的吕剧活动室,并购买了电视机、DVD、音响、服装等设施和道具。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主动请缨担任辅导教师,每周一、三、五下午为学校吕剧兴趣小组的学生授课。有了专业教师的指导,再加上一些家长本身就是吕剧爱好者,学生很快掌握了吕剧的演唱技巧,积淀了一定的表演基础。学校被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等单位命名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吕剧)”后,更加坚定了将“吕剧进课堂,唱响地方戏”活动作为区域办学特色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做大做强,使“吕剧进课堂,唱响地方戏”活动真正成为一种“产业”,还得做好“内联”与“外挂”两篇文章。学校与省吕剧院的专家、演员勤于沟通,争取得到艺术家的真传。当省吕剧院组织演员来牛庄镇演出时,学校学生获得了与国家一级演员高静、焦黎同台演出的机会,还与著名演员李肖江合作演出了吕剧《吕娃承韵》。此举使学校的小吕剧演员开阔了视野,夯实了演技。

“哎哟,天到这个时候了,那个卖水的怎么还不来?”一声声稚嫩的吕剧唱词在牛庄镇中心小学校园里传开。这是一年级学生正在一号排练室里学唱吕剧《卖水》选段《表花》。学生稚嫩的小手像模像样地捏着手绢,拈着扇子,全神贯注地做着动作,小嘴里还念念有词。“马大保喝醉了酒忙把家还,只觉得天也转来那个地也转……”在二号排练室里,四年级学生正在有板有眼地跟着教师王玲玲学唱吕剧选段《马大宝喝醉了酒》。

学校以坚持吕剧文化血脉传承、培养文化自信为己任,多方着手,传承发扬吕剧文化。通过“吕剧进校园”工程,将传统吕剧文化推广到小学、初中,培养吕剧后备人才;通过编写推广《吕剧》校本教材,进行规范化的教学和传授,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吕剧的艺术魅力,为传承和弘扬“家乡戏”、培养吕剧传承人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挑选好苗子学吕剧,他们一直到中学都可以接受吕剧培养,真正开辟了一条“幼儿启蒙,少儿打基础,青少年出成效”的吕剧传承之路。

“吕剧进课堂,唱响地方戏”活动寄托着人们的梦想和希望,传承着发展改革的吕腔新韵。十几年来,牛庄镇中心小学培养了1000多名爱吕剧、唱吕剧的好苗子。其中,时凯月、隋英男、马凯迪等学生先后被中国戏曲学院、潍坊艺术学校等院校录取,学校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吕剧)”,为吕剧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的家在吕剧故里,我从小学开始唱吕剧,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后立志将吕剧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毕业后,我一直致力于吕剧传承工作。吕剧成就了我,我也要让吕剧大放异彩!”时凯月说。

农村学校只有利用好当地教育资源,才能打造出自己独特的教育品牌,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接下来,学校将坚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不断提升艺术教育质量,积极挖掘办学潜力,并探索包括艺术特色、课后延时服务在内的领域,营造安全、有序、和谐的育人环境,做到“学生安心、家长称心”,走出农村学校面临的困境,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