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点亮心灯
初识小征,他给我的印象是高高大大、白白胖胖,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我也从来没有把他跟调皮、捣蛋、违纪这样的字眼儿联系在一起,只是觉得他特别可爱、特别好玩儿,看他一眼有时都会忍俊不禁。但是,没过几天,这个家伙就开始捅娄子了。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周五下午放学回家,每周日下午6点前返校上晚自习。但是周日晚上,值班教师在班里没有见到小征,就给我打电话询问。我跟管理宿舍的教师沟通后,确认他没有因为身体状况待在宿舍,就马上联系他的家长,家长回复说当天下午已经把他送到学校了。这就奇怪了!正常情况下,只要学生进了校园,没有班主任的假条是出不了校门的。我马上赶到学校,通过调取监控发现,他根本就没进校门。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去网吧了。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有七八家网吧,顾客主要是学生。之前,我处理过类似情况,所以轻车熟路,很快就找到了他。他当时正跟附近技校的几名学生一起打游戏,嘴里还叼着烟。我把他领回学校,开始批评教育。见他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我剑走偏锋,首先表扬他聪明、反应快,还有各任课教师和同学对他的正面评价。我还夸奖他打游戏的水平高。他原本耷拉着的脑袋逐渐抬了起来,听得很认真。他大概没有想到自己有这么多优点,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人赞赏他,更没想到我会表扬他。我接着话锋一转,指出他的违纪行为:返校迟到、随意旷课、欺骗父母、欺骗老师、沉迷网络、吸烟……尤其批评他辜负了这么多喜欢他的人的期望,没有把他的聪明才智用到正当之处。得知我今晚本不值班,为了找他专门驱车35公里来到学校时,他很感动,眼睛里泛着泪花。
通过进一步交流,我了解到他从小父母离异,母亲一人把他带大。母亲平时工作较忙,对他疏于管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喜欢上了网络游戏,并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只要有机会就往网吧跑。这次,他的母亲开车把他送到学校附近,他骗母亲说自己走进校园,但母亲走后,他连行李箱都没放下,就转身去了镇上的网吧,直到我找到他。否则,他是准备玩通宵的。
按照学校规定,他这种情况属于严重违纪,是要全校通报批评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的。但我没有这样做。我告诉他,如果真的喜欢玩网络游戏,以后可以报考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但是目前得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接着,我给他介绍了几所相关高校,他非常感兴趣。
我在鼓励他搞好学习的同时,又跟他约法三章:不准吸烟、不准旷课、不准去网吧。我知道迷上打游戏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完全戒除,就引导他,周末或假期完成作业后可以在家打游戏,但是必须控制时间,每周不超过两个小时。我不会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也暂时不向学校汇报。接下来看他的表现,表现好的话,这件事就会被当作一张旧日历牌翻过去;如果类似情况再出现的话,旧账、新账一起算。他感到很意外,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居然没有受到处分,于是诚惶诚恐地接受了。
接下来,我跟他的母亲交流了这件事,让她先装作不知道,但是暗中要多留意孩子的行踪,尤其要把孩子周末在家时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我;送孩子回学校时,一定要盯着他走进校门。走进校门之后再出学校的话,就需要班主任的假条了,这样基本可以杜绝他私自外出玩通宵的情况了。然后,我又跟班里任课教师沟通了小征的情况,让教师们多关注他,并抓住一切时机表扬他。我还安排了几名班干部跟他多接触、做朋友,及时向我汇报相关情况。
慢慢地,小征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自信多了,我再也没有发现过他吸烟、去网吧的踪迹。他的成绩逐渐进步,最终考取了一所省属高校,学习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小征的转变让我意识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教师的包容、引导非常关键,甚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惩罚不是目的,管理不是重点,发展学生、成就学生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以教师好管理为出发点,应因材施教,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基础。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教师的天职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灵,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点亮孩子成长的心灯并帮助他们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