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架桥铺路”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菏泽市牡丹区都司小学:点亮乡村少年科技梦 图片新闻 走出地域文化思政课程新路径 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奏响读好书“三部曲” 山东理工大学 首聘兼职技术经纪人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举行授帽传光仪式 寿光市双王城教育学区: “四个融入”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 “00后”毕业生挑起传承山东梆子大梁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山东科技大学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架桥铺路”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 中国教育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韩洪烁 陈英慧

与山东科技大学一次技术“联姻”,让陕西省长武县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部长安党佳尝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甜头儿”。

前段时间,安党佳为“巷道底板高效硬化成型”技术难题所困,而山东科大能源学院教师王俊在这方面拥有多项创新成果。在签订合作协议后,王俊以90余万元的价格将研发成果转化到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化解了困扰企业多年的难题。

如今,该校有很多像王俊这样的教师将手中的专利、技术从“实验室”带到了“生产线”。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普遍性难题,山东科大何以蹚出一条独特的路子?“学校在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应用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成立技术转移研究院,创新成果‘中介’模式,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促进成果端与需求端‘联姻’。”校长曾庆田给出答案。

强保障,明确政策激励导向

学校材料学院教授孙金全在金属表面微合金化技术方面有很多创新成果,一直渴望将成果投入市场。面对“高校教师创办企业会不会被人说‘不务正业’”“转化场地、资金哪里来”等问题,他曾经望而却步。

是技术转移研究院的“政策红利”让孙金全重拾信心。2022年5月,技术转移研究院协助他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联系金融投资,解决了困扰他的每项难题。当年9月,孙金全注册成立科峰新材料(青岛)有限公司,签订了近100万元的创业投资协议。

“不敢转”“不会转”“重拥有、轻转化”都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突出难点和痛点。“破题的唯一方法是改革。”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陈绍杰介绍,近年来,学校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做出了许多尝试。首先是完善顶层设计,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法》等制度,打通绩效奖励、岗位晋升、考核聘任通道;其次是强化应用导向,建立科研成果、技术服务与企业对接机制,组建技术转移研究院和10多个技术转移中心,通过选果、育种、建平台、搞活动等多种形式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我是‘新机制’的受益者之一!”计算机学院教师崔建明说。前不久,在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评聘时,崔建明以60%以上专利转化的丰硕成果,通过成果转化“直聘制”渠道,晋升为教授职称。

建队伍,织密供需“红娘”网络

一天,技术转移研究院工作人员在进企业推介成果时获悉,宁夏重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遇到生产技术难题,立即与自动化学院教授程学珍对接,第一时间向企业推介她的科技成果。过了不长时间,她的三项专利便在该企业实现应用。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仅有教师还不够,还要有牵线搭桥的‘红娘’。”陈绍杰说。为此,学校搭建“学校——学院——转化人”三级技术经纪人体系,组建“技术经纪人”“转化专员”“科技特派员”等成果转化工作队伍,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最后一组材料性能测试的完成,标志着雷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新产品“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攻破技术壁垒。在新产品的落地过程中,该校郯城技术转移中心转化专员徐晓磊功不可没。

三个月前,徐晓磊了解到材料学院教授王忠卫有一项新成果,立即匹配到有需求的雷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徐晓磊的“牵线”,他们实现了成果与需求的“双向奔赴”。

此外,为盘活“沉睡”的专利,技术转移研究院每年都会对全校专利、技术进行星级评价,筛选一批高星级、高价值专利,通过“转化红娘”带到省、市专利平台和企业现场推介。

搭平台,拓宽成果转化渠道

“以前,我们的技术成果仅仅是攥在手里;现在,既可以定向推介给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让研发更接地气。”在学校成果对接洽谈会上与企业签约后,机电学院副教授冯龙说。

“近年来,我们每年都组织20多场校地、校企技术成果对接洽谈活动。一众成果集中‘登台亮相’,台下坐满了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成果转化变得高效和通畅。”技术转移研究院副院长孙开师介绍道。

为了当好教师和政府、企业之间的“红娘”,近年来,学校创新“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科研单位以及上百家名企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共建一批成果研发和转化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活动。此外,学校实施“企业出题,能者破之”的“揭榜挂帅”模式,引导教师瞄准市场需求创新攻关。

一直以来,青岛申飞安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都在寻求废钢渣如何分拣再利用的解题思路。令公司总经理王伟感到惊喜的是,需求发出后,真有技术团队“揭榜”了。

“揭榜”的是山东科大化工学院院长吕宪俊及其团队。吕宪俊在明确钢渣利用率低的原因后,提出了钢渣、矿渣复合超细粉体的创新方案。这正是申飞安达公司急需的关键技术。

“学校坚持‘抓创新、促转化’,努力与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不断地出台政策、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走深走实。”该校党委书记罗公利说。近三年,学校有300多名教师提交了创新创业申请,有近400项科技成果实现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转化合同额超过1.5亿元,纸上的科技成果“活”了起来。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