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架桥铺路”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菏泽市牡丹区都司小学:点亮乡村少年科技梦 图片新闻 走出地域文化思政课程新路径 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奏响读好书“三部曲” 山东理工大学 首聘兼职技术经纪人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举行授帽传光仪式 寿光市双王城教育学区: “四个融入”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 “00后”毕业生挑起传承山东梆子大梁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潍坊高新区浞景学校

走出地域文化思政课程新路径

□ 潘金亮 史靖 甄琦

潍坊高新区浞景学校位于有着4000年历史的浞河畔。近年来,该校党支部以“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为办学愿景,依照“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打造“植根向阳·先锋育人”的红色教育品牌,走出了一条培养根正苗红学生的新路径。

将优良传统贯穿教育教学和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以行动点亮红色基因的时代光芒,是学校的不懈追求。学校立足于潍坊市丰厚的红色资源,挖掘梳理地方红色资源和英雄楷模人物,高标准打造了全国首家校内红色文化传承馆“念月馆”。该馆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包含潍坊地方党史长廊、红色曲艺长廊、“非遗”传承长廊、党员名师工作室等,成为高新区历史的承载体、根脉的汇集地、乡愁的凝结点、学校教育的新课堂。同时,学校以党建长廊为学生德育的第二课堂,成立思政课团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究新时期课程思政新路径,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通过跨学科课程思政探索实践,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从“润德”“润智”“润体”“润心”“润行”5个方面进行建构,打造了指向“五育融合”的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紧紧抓住“要培养学生,首先要促进教师成长”的“牛鼻子”,成立4个党员名师工作室,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课程建设、评价体系等培训,提升了育人水平。成立“星河党员志愿服务队”,并依据浞水一带的社区进行编组,号召党员走进社区进行浞水文化宣讲;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参加“浞水文化节”,丰富党员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载体,通过传承、创新融合开发“浞水文化”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广泛参加社会文化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助力地域文化发展。

此外,学校还通过系列德育活动将国粹经典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革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高度融合,使革命传统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功效。笔者在“念月馆”里看到,一场别开生面的“蒸月”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学生将对党的热爱融入家长非遗“念月”的制作中。在鲜红的党旗、国旗辉映下,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引领下56个民族大团结的“月”在学生那稚嫩的小手中脱颖而出。

在浞水地域文化思政课程新路径探索实践中,学校坚持以党建统领,全校教师达成共识,努力培养品端志坚、心系家国的阳光学子。学校获得“潍坊市十大党建品牌学校”“潍坊市铸魂育人示范校”等荣誉称号,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推介。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