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山东财经大学启动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421”行动 “一零一计划”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基筑实 图片新闻 青岛大学生艺术节 让青春活力润泽城市  济南大学学业导师制十年开花结硕果

第4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4

重塑教学形态 推进教育数字化

山东财经大学启动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421”行动

□ 通讯员 于洪良 张澜

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本科专业总数比例居省属高校首位;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0门,总数居省属高校首位,全国高校第七十八位、财经类高校第三位。立足于近年来积累的良好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基础,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4月30日,山东财经大学正式启动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421”行动。

所谓“421”行动计划,是指专业、课程、教材、师资“4个建设”,数据、算力“2个共享”和产教协同“1个融合”。

“4个建设”包括专业数字化建设、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数字化建设。在专业数字化建设上,学校将持续加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重组学科专业资源,建立跨学科专业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推动专业数智转型改造提升,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专业建设,持续加强数字经济、智能会计、数字财税、金融科技、数字贸易等专业的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强化涉外人才培养相关专业建设,强化外语能力培养,增设全英文课程,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高专业建设标准化、国际化水平。在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上,打造“AAI(AI+AT+IS)”跨学科数字赋能课程体系,开设人工智能概论通识课(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rse)、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课(Applied Technology Course)及若干门数智赋能交叉融合专业课(Interdisciplinary Specialized Courses),旨在向学生普及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强化应用性技术能力,突显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度,培养具有财经智慧、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在高水平教材建设上,探索建设高水平新形态教材,以数字教材为引领,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规范性强、集成度高、适用性好的示范性新形态教材;培育打造关键领域核心教材,聚焦关键学科领域,合力建设一批反映国际学术前沿、国内高水平学术成果的核心教材;建设产业需求核心教材,面向行业企业实际,结合特定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变革、市场需求以及行业标准编写教材。在师资队伍数字化建设上,积极开展教师数字化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数字素养与胜任力;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数字化教学指导机制和“传帮带”机制;鼓励开展数字化融合创新教学改革研究,在完善教学模式、深化智能教学应用和加强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等方面推动教学改革。

“2个共享”,一是体现在建设数据集中共享平台,积极探索师生教学、科研活动数据共享应用场景,以校内教学、科研、管理运行数据为主体,打造数据集市(DataShop),配套开发数据集市管理平台,规范数据生产者、加工者、消费者的行为,为各类数据使用者提供便捷安全的数据访问服务,有效解决教学科研活动数据来源及应用的堵点和痛点问题。二是构建数据流通共享机制,探索数据价值度量评估方法,构建无偿与有偿、个性化与标准化、内部协作与外部合作、场内与场外数据交易相结合的多模态数据集市建设运行机制,量化赋能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依托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路径,持续拓宽数据来源,丰富数据种类,探索校内私有数据集市拓展到校园外部环境,打造“Anywhere Anytime”的教学科研实验环境,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范式的师生科研能力和研究性学习水平明显提升。三是打造算力融合共享基座,全面整合校级及二级单位机构平台算力,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CPU、GPU等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进行切分融合,构建统一的资源池,打造泛在的算力共享平台。在需求驱动的资源分配机制下,根据各机构教学和科研的具体需求,对算力资源进行灵活调度,确保高水平教学科研活动能够获得充分的算力支撑。四是建设科教融汇未来商科实验室,探索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A+B”角色配对式建设或“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室建设,推动多学科资源共享、人员互动、项目合作、课程开发、学术交流、多元评价、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利用开放式课题、工作坊、导师网络等方式促进融合导向的实验室资源共享和知识交流,充分发挥多学科合作协同效应和有组织教学科研规模效应,支撑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产出。

学校积极深化产教协同“1个融合”行动计划,深入产业调研未来数智人才需求,通过专业共办、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以中长期目标为导向,找准人才培养与岗位技能的契合点,创建专业人才能力图谱,修订培养方案,开发合作课程,重组教学内容,打造实训基地,引进企业先进技术,构建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搭建产学研数字服务平台,整合学校与行业企业资源,形成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发挥学校专业综合性优势,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联合开展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积极互动,切实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能力。

教育部经济与贸易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学校校长洪俊杰表示,该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构建“专业共融、课程共建、教材共研、师资共通、数据共享、产教共行”的数智化人才培养机制。到2027年,将重塑学校教学形态,学科专业建设更具竞争优势,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数字化时代的现代化人才,最终建成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内高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