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巧串联 课堂妙优化
如果课堂教学只追求表面的风光和热闹,而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是不扎实、不牢靠的,那么知识学习便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设计阅读教学时,教师对文本要素进行梳理、挖掘、串联势在必行。而对阅读教学展开多元串联则是教学崭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其对语文活动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不可估量。
串联插图,启动基础认知。插图在语文教材中比较常见,它是语文学科的无声语言,对课堂教学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插图,借助其独特的优势,如色彩鲜艳、隐含信息量大等,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利用插图的神秘性特点,让学生自主串联、深度挖掘。插图串联的形式可探究性强,给学生带来的触发力极强,对顺利推进阅读活动也有积极帮助。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一课,教材本身的插图较少,涵盖的内容虽然能为学生提示部分信息,但学生能力有限,很难对故事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由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插图内容自主设置两幅图片,将几幅图组合在一起,让学生根据自身认知和读图能力为插图排序,猜测故事内容。插图串联需要学生对插图信息进行提取、整合,这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考验。潜移默化中,学生不仅能初步感知文本内容,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串联情节,触摸语言实体。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的文体异常丰富,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有其独特性。在进行文本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体特点,突破学习关键点,学生自然能够深度触摸语言文字,掌握阅读内核。学习记叙文,最重要的就是梳理清楚六要素,把握故事情节脉络。小学阶段,学生对故事情节没有系统学习认知。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一定要综合考量,给出提示性引导,让他们逐渐找到情节串联方法和技巧。《将相和》一课的故事情节曲折,富有吸引力,是很好的切入视角。为给予学生更完整的感知,教师可以借助几个简短的词语将故事情节梳理出来,然后布设趣味化的连线游戏,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这样的阅读活动是有趣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这时,教师继续引导,让学生从概括性的情节中寻找文本中对应段落,再一次回扣文本,让学生对文本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
串联结构,通透阅读思维。没有对文本结构的梳理、解读,阅读活动就没有真正完成,也就算不上一堂完整的语文课。文本结构分析是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握的过程。在固有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认为结构分析不重要,所以会忽视这一步,只是对文本语言展开鉴赏、分析。这显然是一种错误思想。结构犹如文本框架,如果连框架都没有了,语言文字的价值度又如何体现呢?文本内容是以段落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师不妨从这一点展开延伸,引导学生合并段落,对文本内容和结构进行梳理、归类,帮助学生理顺阅读思路,通透阅读思维。《牛郎织女(一)》的故事广为流传,大部分学生对故事内容和情节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文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有什么特点,学生还需要从教材着手进行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本,划分文本结构。学生没有体验过这样的学习形式,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参与热度极高。在对段落主题概括、串联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对民间故事这一文体有了精准把握,从宏观视角出发感知文本结构。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对文本展开深度挖掘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自身特点出发,进行挖掘、探索、深究,串联插图、情节、结构。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改精神,践行现代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顺利启动阅读认知,最终触摸语言实体,促使学生阅读思维通透起来,为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系商河县文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