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兴趣的碰撞
——大单元整合小学数学教学框架新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贯彻大单元教学整体思维,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厘清学习顺序,克服存在的畏难情绪,从而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提升数学学科的应用能力。
一、巧用思维导图,整合单元结构。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极佳,具有结构简练、逻辑清晰、内容全面等优势,其美观的结构设计、较强的逻辑性、可随时添减的便捷性,为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提供了新的借鉴。思维导图适用于小学数学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尤其是在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知识点时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我们尝试创新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把思维导图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在复习课中绘制整个单元的思维导图,而且尝试在综合课与单一课中结合单元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定位知识点在教材中所处的单元位置,在课堂上厘清知识脉络,理顺重难点的内在逻辑框架。例如,在《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授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单元思维导图,总结课堂所授知识,同时在绘制的思维导图中借助实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重量的概念。
二、开展项目学习,融入数学情境。教师应当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多维度、多角度、多方面正确理解数学,精心组织策划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各项教学环节,既注重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外部联系,又重视同一单元主题下的内在联结。要善于挖掘单课亮点,促使其成为单元主题的有机补充,正确理解每节课程设置对整个学习项目或教材单元的意义,挖掘单节课教学的亮点,让教学富有特色、富有成效,与大单元的整体主题相衔接。开展项目学习还要在课堂互动方式上不断创新,发挥师生互动、课堂表演、趣味游戏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让项目化的数学课堂变得目标明确、生动有趣,搭建情景式大单元主题数学课堂,有机整合零散的数学知识点,在培育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其课堂参与度。
三、强化学生合作,发挥伙伴价值。推动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是弥补课堂师生互动时间不足的好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知识点的主干部分、重点部分,由学生在课后讨论、合作整理时添加枝节与示例,进一步完善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丰富单元知识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一般在大单元整合教学中会选择“引导思路、适当留白”的教学策略,将课程的主干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适当留下部分细枝末节让学生自主探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课后练习、自主复习等途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学生合作探索式学习是教学的辅助策略之一,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落实时要谨防形式僵化。
四、作业分层设计,兼顾个体差异。“双减”政策实施后,我们结合大单元整合教学整体思路布置的单元练习数学作业遵从“题量适当、难度适中”的原则,摒弃了事倍功半的“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合理规划作业内容。对小学生而言,由于此前所学的程度不同,学科素养与学科基础有所差异,每名学生对家庭作业的诉求也不尽相同。课业负担过重不符合素质教育与“双减”的理念,且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单元练习的题目出得难度过大也没有意义,因为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量,综合类题目的优势发挥不出来,也会沦为形式化的产物。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结合科学的数学学科教育理念,系统梳理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精心收集和编纂分层作业,充分兼顾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家庭作业成为助力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帮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作者单位系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太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