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在学生心里栽一棵彩虹树 “也去我家吧” 图片新闻 “我不想做老师眼中的坏孩子” “诚信”可以唱出来 袁秋杰

第5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5
【桃李芬芳】

在学生心里栽一棵彩虹树

□ 赵效显

课间,雅琪总是拿着一本书走到校园里的玉兰树下,坐在长凳上静静地阅读。阳光照在叶子与花朵上,花朵与叶子显得十分鲜艳。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洒在雅琪的身上,在她的身上印下一个个圆圆的光斑,她仿佛也成了一棵树,正在尽情地沐浴阳光。

过去的雅琪可不是这样的。由于学习基础不好,她理解不了教师讲的内容,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坐在教室里越来越感到孤独。于是,她选择了逃离。她总是编各种理由往家里跑,不是肚子疼,就是发烧,反正就是让任课教师给父母打电话接她回家。她回到家里,就像鱼儿回到水里,恢复了生机,活蹦乱跳。妈妈担心雅琪的身体有问题,就带她到附近的卫生院就诊;医生诊断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毛病。于是,有几次,我干脆不给她开请假条,她的妈妈来接她时也数落她一顿。我与她的妈妈交谈,了解到雅琪很喜欢弟弟,经常带着弟弟一起玩。有时候,她讲童话故事给弟弟听,弟弟听得入了迷,就缠着她往下讲。

根据这一情况,我找到了稳住雅琪的方法。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微笑着问她:“你知道我为什么请你过来吗?”“知道。我不该骗您,我向您道歉,老师!”此时,她回答得很干脆,与平时坐在座位上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我用温柔的口气说:“老师并不是想批评你,相反,我还要表扬你,并邀请你参加下周的读书交流活动。”她听了我的话就直勾勾地望着我,脸上写满了疑惑。我接着说道:“首先,你喜欢分享故事,说明你读了不少书,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其次,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态度也很诚恳。难道你不应该受到表扬吗?”她听了我的话,反而变得不好意思了,低下头说:“我下次再也不编理由回家了。”

到了周三下午,我带领全班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特意点名让雅琪分享童话故事。她给大家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从前,山坡上有一棵美丽的彩虹树。每当阳光照射在彩虹树上时,整个森林都会被五彩斑斓的光芒笼罩。一只勇敢的小燕子梦想着能够拥有一片彩虹树的叶子,决定飞上彩虹树,亲自去摘取一片。小燕子飞呀飞呀,飞了好一会儿,终于飞到了彩虹树的顶上。它发现,每片叶子上都有一道小小的彩虹。”

我引导其他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讨论:“为什么彩虹树的每片叶子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彩虹呢?”有的学生从地形方面提出看法:“彩虹树生长在山谷中,水汽聚集在山谷中,不容易散开,笼罩在叶子上;人们迎着阳光一看,就看到一道道彩虹。”有的学生从生物方面发表看法:“阳光照在叶子上,发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与有机物,发生蒸腾作用,产生大量水汽,小水珠使阳光发生散射,就会出现一道道彩虹。”……同学们的发言在雅琪的心里引起很大的震动。她平时仅仅把童话故事里的情节当作超自然的神秘现象看待,而同学们竟能把简简单单的故事背后包含的科学道理解释得头头是道!她不由得对同学们产生了敬佩之情。

我趁热打铁,给她提供了一些与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的机会。我从图书室里借了一批科普书籍,放在图书角里。雅琪与同学们看着这些书非常高兴。他们围在书架周围,各自挑选出心仪的一本书,回到座位上阅读起来。两周后,我惊喜地看到,雅琪指着书中的内容,认真地询问同学其中包含什么道理。有的同学这样回答,有的同学那样解释,她则提出自己的看法,几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找我评判。我微笑着翻开课本,指着书中内容给他们解释,并且让他们回去复习在课堂上学过的内容。他们翻看笔记本和课本,终于找到了答案。我知道,此时,学校已经拴住了雅琪的心,知识已经拴住了她的魂。

我找雅琪谈话,进一步启发她努力读书。我对她说:“你也是彩虹树上的一粒小小的种子,书籍是你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你要不断阅读,把书籍上的知识转化为身体的一部分,一点一滴地积累,就像树的根不停地吸收养分,树上的叶子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那样。这样,你这粒小小的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到那时,你的周围也会升腾起一道道斑斓的彩虹。”

雅琪听懂了我的话,不住地点头。她不但爱读科普类的书,而且开始钻研课本,系统地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以便在读书交流会上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上课时,她坐姿端正,眼睛紧盯着黑板和教师,吸取知识。有时候,她提前来到了学校,教室的门还没有打开,就坐在校园里的玉兰树下读书。我看着她读书的背影,仿佛看到一棵小树正迎着阳光抽芽、长叶、开花、生长。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生长。”我引导雅琪参加读书交流会,唤起她的好奇心,给她提供读书的动力,让她学会思考并解决了一些生活问题,就如同打开了她的心灵之门,在她的心里栽了一棵彩虹树——希望之树。

(作者单位系菏泽市牡丹区皇镇街道办事处初级中学)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