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学生乐学会学英语小策略 家校合作使劳动教育成为新时尚 提升教育“软实力”的全方位策略 校家社协同育人学生心理更健康 精简教学,让优质课堂自然生成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德育课堂】

校家社协同育人学生心理更健康

□ 王秀英 王璇

我们学校课题组扎实开展了“校家社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研究”,以向外延展的全局视角梳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在学校、家庭、学生3个层面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实践研究,探索完善校家社“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协作机制,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促进了全校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一是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形成联合联动的校家社共育生态圈,护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织密由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和宿管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防护网,及时发现、尽早关注学生的心理危机,做到早预警、早干预、早评估、早治疗。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培训和教研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每学年和新生入学时都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认真分析相关数据,科学运用测评结果,建立起“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变被动为主动,为出现预警信号的学生制定专属干预方案,及早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服务。学校开发建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校本心理课程——心理社团课”三位一体的心理课程体系,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以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预防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为目标,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引导家长履行主体责任,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首要因素。学校成立家长学校,为家长颁发《入学通知书》,并遴选“种子家长”,组织家长读书会,密切家校合作,开设“家长心理健康”课程,邀请滨州学院国家二级心理健康师陈秀珍教授和心理学博士马元广教授为家长授课,从家长实际需求出发,针对当前家长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组织开展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同时,联合社区,面向家长开展积极亲子关系构建、情绪管理等系列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程。学校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委会,落实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全员家访制度等,引导家长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家校互动活动,以教师深度家访和家长进校等多种活动为依托,打通学校与家庭的协作育人路径,打破家校间的壁垒,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心情更加舒畅,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注重家庭建设,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建立和家长定期交流机制,通过《家校本》定期分享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学校组织开展亲子活动、举办家长讲座等,让家长积极参与,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三是争取社会有效支持,多方统筹心理健康资源。学校主动加强同有关单位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关工委、科协等方面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协作关系,建立资源库,畅通校社联动渠道,丰富学校课堂和课后服务内容,把社会育人资源延伸到社区。同时,统筹各类资源,拓展校外教育空间,主动同各类社会单位联系沟通,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和资源目录清单,开展系列活动。邀请“五老”和各类劳模代表、艺术家到校开展活动,利用各方资源丰富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心理健康需求。实践证明,这些资源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导航者、参与者,全方位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系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