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有脉 创新有道
——记曲阜市第一中学校长胡滨
“好校长,首先是一名好老师。30余年的数学教学经历告诉我:回归数学常识,追求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创新意识;用数学的意识去涵化,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分析、研究问题的习惯和文化视角;用数学的魅力去催化,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感和感受力,以数学之美去熏陶学生,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收获探究的喜悦,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胡滨
“过几天就要高考了,学校让后勤部门的人给你们多加了两个菜。你们要好好吃饭,晚上早早睡觉,不要有什么压力,以轻松的心态迎考,把平时学的发挥出来就行。盼着你们正常发挥,顺利考试!”高考前,学生们围着胡滨吃得津津有味,聊得温馨满怀。
胡滨,曲阜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从高考复习方案的制定到对学生的精准辅导,从教室到宿舍,从餐厅到操场,胡滨总是会出现在学校、师生最需要他的地方。
笔者记得初识胡滨是在一次教学工作年会的小组会谈中,但见他起身发言,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入木三分,落落大方。我们被他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谈吐吸引住了,他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务实、开拓、创新、进取的具有数学潜质教师的第一印象。此后的事实也一再证明了我们的判断。
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1990年7月,大学毕业的胡滨回到自己学习生活了6年的母校担任数学教师。他满怀年轻人的勇气、敢闯敢试的激情、持之以恒的韧劲,扎根课堂,深钻精研,辛勤耕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站稳了讲台,不仅教学成绩优异,而且在专业成长方面也接连获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能手等称号。谈起当年成功的“秘诀”,胡滨说:“学数学没有别的好办法,除了做题掌握方法外就是理解和逻辑,通过逻辑推理来掌握方法;做错题是难免的,但关键是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差错,他总结出“题不二错”五步纠错法:第一步是将自己平时练习、测试及重要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圈点并记录下来,以便在纠错中有的放矢。第二步是找出错题考查的知识点。第三步是把发生错误的知识点放到与之相关的教材知识体系中,找出与这些知识点相联系的内容。这样,既避免了孤立改错的弊端,又可以让学生在“温故”中将所考查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中。第四步是从理解、能力、方法、技巧、学习习惯、考试心理等方面对症下药找出错误的原因。第五步是纠错练习,重新解答错题。“小题大做,‘歪题’正做,旧题‘新做’。小题着力于小,着眼于大;‘歪题’是把选题引向具体的研究问题上;‘新做’就是注重反向思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胡滨说。经过训练,学生的错题率大幅下降。
课堂教学中,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把学生推向前台,站到教室中央,自己选择性隐身,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探究问题、发现知识、总结规律,将“知识传授型”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知识发现型”和“知识应用型”的探究式课堂。由此,他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资源,从数学全局入手,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数学讲得通俗易懂,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把数学讲得异彩纷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数学讲得妙趣横生。他的课堂教学从“无法预约的精彩”变为“师生智慧的共舞”,学生由“跟团游”转变为“自助游”,真正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每天的数学课也成了学生共同的期待。“在胡老师的课上,不学都不行。他的讲解推着我学。以前,我上数学课时昏昏沉沉的;现在,打起十二分精神还是觉得不够,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学生孔学明说。
课程改革成为学校发展的轴心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数学方面极易出现两极分化,还容易产生厌学、偏科的现象。怎样改变这种现象,成为胡滨关注的重点。他从新课程改革中受到启发,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以“独立自学、小组交流,互助落实、小组讨论,质疑释疑、回扣目标,训练巩固、总结感悟,反思升华”为要点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使学习任务结构化、梯度化、情景化,学生运用结构性思维,按照知识逻辑关系构架“知识树”“知识网络”,建立完整而清晰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内化为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学生学习形成“价值冲突与追问、价值推理与判断、价值选择与认同”的“悟道明理”过程,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发现之旅。“课堂上,学生只有经历产生困惑、思考原因、尝试解释、发现规律、巩固升华的过程,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明道理、求原理、悟真理,在探寻中掌握方法,提高技能;才能从更高的角度审视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感觉,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胡滨说。
在胡滨的课堂上,学生主动学习,交流互动,多元活动,成长生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形成“创新、思考、民主、关爱”的数学课堂文化。“现在的课堂使我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以前的课堂,我总感觉有些沉闷,课堂是老师和几名优秀学生的表演场。现在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陈佳琪说。有一名学生补充说:“在新模式下学习,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优势互补,使个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也不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钻研的态度,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就能轻松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
青年教师张广对此感受最深:“课程改革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生涩难懂。胡滨老师引领的新课堂唤醒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上,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老师成为课堂的引领者和摆渡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的生命场。”在胡滨看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既要‘环顾左右’,又要‘勾连上下’,以整体联系的眼光组织、设计和处理各章节、各单元和各知识点的关系,让学生在整体中、联系中、比较中学习,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知识‘竖成线、横成片’或‘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形成点、线、面筑成的立体式、开放式的整体知识结构,而不是零碎的、孤立的知识碎片。这样的知识才是学生需要的。”
作为曲阜市高中数学中心组成员、学科带头人,胡滨多次担任曲阜市数学业务比赛的评委,指导帮助年轻教师成为业务骨干并在省市教学能手、优质课比赛中屡获佳绩。他主持完成两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在《中学数学杂志》《中学数学教学》等杂志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编写《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等10部教辅书籍,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数学兴趣小组,指导的学生翟鹏、宋虎、孙凯等在全国数学联赛中屡获大奖。
“课程套餐”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权
2007年始,胡滨担任曲阜一中副校长。角色的转变、工作的繁忙丝毫没有耽误胡滨的教学工作。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他思考最多的是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让更多的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为学生美好的明天创造更多的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征求意见,在校长的支持下,胡滨决定在全校实行选课走班,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套餐”。“知易行难”,选课走班从一开始就遭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有的教师担心自己的课讲得不好,学生不选,怎么办?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教的是大科,学生选得多了,怎么办?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优秀,选错了对高考有不良影响,怎么办?社会上有人质疑他放着好好的课不好好教,搞什么选课,万一高考考砸了,学校怎么向社会、向家长交代?面对各方面的质疑,胡滨没有退缩。他针对不同层面的疑惑,宣讲政策、消除疑虑、赢得支持,同时在学校缜密组织实施。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学校构建了“纵向分层、横向分类、学科关联”的课程体系。在选课走班中,他引领教师尊重学生追求志趣导向、学术导向、专业取向、生涯走向,编写的校本课程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在课程平台上自主进行选择性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点菜”。由此,学校形成了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多元智能为支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配方课程”,走出了一条成熟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特色课程品牌化”的学校课程建设之路。
语文教师郭冉冉对中国文学史感兴趣,把自己对韩愈、柳宗元、《诗经》的研究心得发布到平台上,点击率迅速攀升,她因此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物理教师张广“既物而穷其理”,把自己对物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转化应用案例发布到平台上,引得学生在纷纷点击观看的同时还到实验室验证。在当年的高考中,学生的各项成绩不仅没有受到影响,优秀率反而大幅提升。这一下,消除了各方疑虑,赢得了广泛支持。在第三十一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教师杨春峰的作品“可燃气安全爆炸器”和学生曹运国、张翠、孟庆富的作品“亚克力显微镜”均荣获一等奖。曹运国欣喜地说:“正是选课走班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爱好,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研究自己喜欢的课程。”
2018年8月,胡滨被任命为曲阜市杏坛中学校长。面对全盘工作,他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在4年时间里,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教师成长各项工作均走到济宁市前列。2022年8月,他再次回到他念兹在兹的母校担任校长。
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获得幸福感
“教师兴则学校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好学校必须让教师动起来、活起来、成长起来,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胡滨说。
他全方位重新审视学校管理,从课堂教学入手,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组织制定“成长计划明路子,专家引领架梯子,师能比武搭台子”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案。学校对新入职教师实施“种子教师培养计划”,精准指导;对骨干教师实施“提升工程”,定点突破;对优秀教师实施“项目推动”,转化跃升。他深入教学一线,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每位教师确定一个教改前沿研究课题,看一本优秀教育理论书籍,上一节自己满意的汇报课,转变一名所教学科的学困生,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的“五个一”活动。他倡导学校开展“最美明德人”和“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等评选活动,使得教师既体验到耕耘的辛苦,又收获成功的喜悦。业务副校长盛兴汝深有感触地说:“我校无论青年教师还是骨干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准专业发展的方向,都能围绕专业发展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受益最大的当然是学生。”
在该校,一批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学的“领军人物”。这得益于“教学基本功、优质课、教学能手、济宁名师、齐鲁名师”五步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方案。教师崔朵镇是年级主任,也是物理学科组组长。为实践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跨学科融合,他和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教师共商共研。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共同提高。高三物理教师孔雷激动地说:“我们研究的东西很广泛!就拿物理来说,我们都知道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在航空航天方面还适用吗?如果按照万有引力的说法,宇宙飞船不可能进入太空。但我们赋予它动力,它就可以摆脱地球引力,在太空遨游;当我们减小动力时,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又可以返回地球。人们不仅要认识规律,而且要利用规律。在2023年的全国普通高考时就恰巧考到了这个知识点。”教研共同体激活了学校教研的“中枢神经”:从“一课一研、自愿参与”到“一课共研、全员参与”,从课堂走向课程,学校教研实现了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备课,实现了从“一个人发展”到“团体发展”,实现了从“一枝独放”到“春色满园”。教师在教研共同体中“开采”出各自的优质资源,并与他人的优势产生链接,在协同中构建积极的自我认知,形成“看得见的自我成长轨迹”。数学教师聂二军说:“对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一开始,我并没有完全理解,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问题更是困扰了我很久——面对天天刷题,学生解题能力却没有真正提高的现状,我感到很头疼。联合跨学科教研给了我很多启发:回归教材,尊重常识,理解教材,在概念教学中肯花时间,在例题教学中示范指导,在变式训练中融会贯通,在一题多解中追求一解多题,学生的能力显著提升,素养内化其中。可以说,是教研共同体的交流开阔了我教学研究的新视野。我的课堂不再只是教知识,更是教能力,更好地适应了高考变革。”
建设让师生自由生长的学校文化
“把学校文化建设成为让师生自由生长的文化,以文化的力量发展生命,幸福每个师生。”这是胡滨向全校师生作出的承诺。
曲阜一中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的孔氏家族创办的“庙学”、明朝时期的“四氏学”和民国时期的“阙里孔氏私立明德中学校”。1953年9月,曲阜一中迁至“明德中学校”校址;1986年定名为曲阜市第一中学;2003年迁入新址。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传承发展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成为全校师生面对的问题。胡滨带领学校一班人,在传承创新的同时,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校训、道路、楼宇、河流、廊厅之中,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濡染。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全环境立德树人,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个性发展赋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这要求,在校园建设上,让每个景点会说话,让每条道路能育人,让学生时时处处耳濡目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胡滨说。学校从《大学》《中庸》《论语》中提炼总结出“明德笃学,弘毅致用”的校训;同时,以儒家经典对楼宇进行命名,如至善楼、明德楼、笃学楼、弘毅楼、致用楼、博学楼、慎思楼、齐家楼等形成楼宇文化,时刻昭示莘莘学子要成为具有高尚的品德、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全面发展的人;思齐路、明辨路、学而路、闻道路等形成道路文化,激励学生“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人工河“子在川”上的风桥、雅桥、颂桥、赋桥、比桥、兴桥以及河两岸护坡镶嵌的《论语》《中庸》章句,岸边的垂柳、河里的荷花、悠闲自由的鱼儿成为师生饭后课余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休闲佳地;广场中央孔子雕像及仁、德、礼、孝形成广场文化,旨在引导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春华园、夏荣园、秋实园、冬穆园“四园”及弦歌亭、三省亭等景点突出知识性、实践性,成为师生讨论、读书的诗意栖息地。“学校还栽植乔灌木120多种、6000余株,校园绿化率达47%,栖息的鸟类有100多种。特别是早晨和晚上,听着‘鸟宿池边树’‘晨钟惊飞鸟’的低吟婉转的歌声、学生的读书声,为师者顿感怡然自得、如入仙境。”副校长张会文感慨道。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突破是生命。对高中学生,老师们既要看到外在的成绩,也要看到成绩背后潜在的积极因素,因为那才是学生日后成才的根本。作为学校,我们要从多方面激活学生的潜在因子,助力学生多元发展。”胡滨说。学校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且全部采用“自选式”,以“普及+提升”的方式全面开放、持续发展。其中,“明德杯”是学校常年设置的社团平台。该平台融合音体美、书法、创意、文学、发明、舞蹈、朗诵、表演、生涯规划等社团。2021级学生王怡宁,原本性格内向,在文学社团的活动中逐渐克服了羞涩心理,开始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主动地向语文教师请教写作技巧,写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并在全国作文大赛中屡获殊荣,现正准备冲击全国名校;学生徐一方、孔伟一在创意社团教师的指导下荣获全国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一等奖。
“百生讲坛”是学校社团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曾荣获团中央“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内容涉及传统文化、学科知识、心理、文娱、音乐、美术、体育、信息、通用等多个方面,目前已开讲800余场,吸引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郑天贺主讲了第116期《孔子与〈论语〉智慧》。他说:“我觉得圣贤学问对自己有用,对生活有用,对身心健康有用,对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邻里关系有用。”第268期主讲人翟胜楠为同学们讲解了《诗经》中的礼乐文化。她以《诗经·鹿鸣》为例介绍其中的音韵和节奏特点,现场带领同学们学习吟唱的技巧和方法。胡滨介绍:“‘百生讲坛’是我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之一。它使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校团委原书记齐涛说:“学生在讲坛上通过生活化、接地气的方式讲解《论语》《弟子规》等儒学经典,更容易让同学们接受。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养成了尊老爱幼、师生和谐、同学和睦、互助友善的氛围。”
求真务实、创新发展、敢作善为,是胡滨34年教育工作的真实写照。站在新起点,他正昂扬奋发、阔步迈进,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铿锵前行,用奋进之笔书写曲阜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激情课间操
胡滨在课间与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