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挫折变成孩子成长的阶梯
“自古英雄多磨难”这句充满智慧的话告诉我们,培养孩子从小应对挫折的能力,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但长期以来,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被很多家长忽视了,以致孩子经受不起一点儿挫折,失去学习和生活动力。家庭是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重要场所,家长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在家庭生活中实施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家长的“必修课”。
开展挫折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家长的陪伴和支持是孩子面对挫折的“盔甲”。因此,家长首先要明白,挫折教育的性质并不是打击教育,也不是一味否定孩子,而是要教导孩子在面临困难时如何解决、如何看待失败。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家长要适时加以引导。家长要告诉孩子,生活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应该灵活应对变化,适应新的环境和情况。要让孩子明白: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验,可以帮助自己成长和发展。
爱和鼓励永远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当孩子取得点滴成绩时,家长一定要送去赞许的掌声和话语,鼓励孩子“更上一层楼”。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应该安慰、鼓励并支持孩子。“没关系!你再试一次。”“你的态度端正,精神可嘉!”……这些有魔力的话语能让孩子摒弃“玻璃心”,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积极寻找解决难题的路径。
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习、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坎坷。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些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也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 “垫脚石”。经历的失败和挫折多一点,我们的意志就更坚定一些。家长还要适当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品尝失败的滋味。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竞技类的体育活动,并定好规矩“输了不能哭鼻子”,让孩子“输得起”,并明白输赢都是人生常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帮孩子分析挫折形成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克服。要鼓励孩子树立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让其明白,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在周末和节假日,家长要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鼓励其广交朋友,并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人。由于家长在挫折面前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要努力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等待和坚持
有了家长做强有力的后盾,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就会变得勇敢起来,从而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内驱力。
生活中,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等待。等待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但是,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孩子一提出要求,马上就满足他。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我想要得到什么,就要马上得到”。这样,孩子就不会有忍耐的能力。而聪明的家长会让孩子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合理需求,必须付出一定的时间。比如:孩子要吃红烧排骨,家长可以这样说:“我同意,但是要等到周末,我们一起去超市购买。”这样一来,孩子就会逐渐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立即得到,有时需要耐心等待。同时,孩子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家长不要大包大揽。否则,时间久了,孩子遇到挫折时就会一蹶不振。
要鼓励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学会坚持,不轻言放弃。一个男孩在上幼儿园时偶然听到有人拉的二胡很好听,就想学习拉二胡。他的妈妈认真地告诉他:“你想学二胡,妈妈非常支持。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能坚持下来吗?”男孩连连点头。妈妈又接着说:“好的二胡很贵,我们得花很多钱。而且请老师教,又要交学费。你能保证不半途而废吗?”男孩思考一会儿,也点头答应了。一开始,孩子学得很认真。这是他自己主动要学的,内驱力激发的兴趣很浓烈。但到了瓶颈期,男孩觉得练琴枯燥无味,就想打退堂鼓。这时,妈妈不急不躁,就把给他买二胡前拍的视频播放给他看。男孩想起当初下的决心、对妈妈的承诺,感到羞愧不已。他又想出一招儿——故意弄断二胡的弦。这样一来,妈妈只好外出找人修琴,他就可以偷懒了。后来,妈妈自学了修理二胡的技术,不必外出找人修了。渐渐地,男孩的二胡拉得越来越好。这个男孩的妈妈懂得教育孩子,是一名合格家长。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她鼓励孩子把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不懈。
开展挫折教育切忌形式主义
孩子从幼儿园到学校,自然而然地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大多会经历身体健康上的问题、学习压力、同学之间的隔阂等。这些自然的挫折就足以让孩子变得坚强了,所以家长没必要人为地制造一些挫折来锻炼孩子。比如,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家长认为自己是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因此在孩子考得好时会故意说“这次考得好,下次就不一定了,所以你要再接再厉”,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但是对孩子来说,这种所谓的“挫折”,真的一点儿用也没有。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挫折教育的错误理解往往给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比如,在一些亲子类综艺节目中,我们常常看到“明星家长”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情景。他们认为,带领孩子来到乡村,让孩子吃一些苦头儿,经受一些困难,就算大功告成了。但是在孩子看来,这种经历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旅游而已。这些家长的言行把挫折教育直接搞成了形式主义,这对孩子身心健康有害无益。所以家长不能因为要实施挫折教育而矫枉过正,故意制造一些挫折教育的噱头。无数的事例证明,形式主义危害孩子的身心成长。因此,每名家长在家教过程中都要杜绝它。
“阳光总在风雨后”,挫折教育是孩子的成长阶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克服一个又一个挫折,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系商河县春晖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