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沐浴书香  向正而行 让阅读清芬香漫生命路 “图书漂流”传书香 转角处,寻见教育之美 图片新闻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读书论坛】

“图书漂流”传书香

□ 卓晓玲

屈指算来,我从教已有33个年头。作为沉浸于语文教学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经由阅读打开自我的世界,理解生活,认识自己。我尝试着以“图书漂流”和阅读分享为活动形式,按照“接纳——分享——反思”的步骤,构建多元关系,实现立体对话,在班级内营造阅读的氛围。

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接触的和感兴趣的图书往往局限于某一类或某几类。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可以开阔他们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种类,创设对话与相处的机会,加深彼此的了解与接纳,在协商交流中懂得对话与分享。

接纳的首要条件是信任。我信任并允许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图书漂流”小组。他们有的选择幼儿园时熟悉的伙伴,有的就近选择同桌。小组形成后便开始“图书漂流”。对于漂流什么书、如何漂流,全由学生讨论决定。我只是从旁边辅助,促进他们建立协同的伙伴关系。低门槛的“图书漂流卡”不需过多的阅读策略引导,只有简单的“小主人推荐语”“小伙伴读后心得”,同组的每个成员都把心得记录在同一张卡上,激发对话交流的兴趣。“图书漂流”初期,常有学生找我诉苦:“我想看恐龙漫画,想看《阿衰》,可妈妈不给我买,不让看。”家长也向我抱怨:“孩子在家里只看漫画书,真愁人!”我则坚定地站在学生这边,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说服并打动家长,为学生争取到选书的自主权。阅读兴趣培养的初期,只有充分的允许和真诚的理解,才有可能让学生爱上阅读;而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只会让孩子离自主阅读越来越远。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也是家校互信关系建立的过程。我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社会焦虑,家长也逐渐接受我培养阅读兴趣的理念。最终,我们一并支持孩子们的选择。

在一段时间的快乐阅读中,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了“图书漂流”,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交换阅读。即便是寒暑假,他们也不愿中断,几名同学提前约好时间,带上近期喜爱的书聚于一家。我应邀参加了两个小组在家里举行的漂流活动,融洽的氛围、学生放松沉浸的状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的到来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他们的阅读兴致更浓了。

“图书漂流”走向深入,学生自发地修改漂流卡,从写简单的推荐语,到加入绘画创作、提出问题、期待同伴解答,展开了与文本、与生活、与同伴的多重对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的阅读分享课应运而生。我则退居幕后,为学生的分享活动提供各项保障。每周拿出固定时间,供学生开展阅读分享,允许他们自由组合;打造阅读场域,教室四周被学生喜爱的书环绕,学生随时可拿起书来阅读并讨论;鼓励学生通过协商为自己的小组命名,并提出口号、设计名牌,每次分享时,把名牌放置在醒目位置;允许学生在分享课上调换位置;允许他们暂时放下学校的规矩,没有丝毫约束地交流,以孩童的天然状态舒适自然地交流。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我所做的就是倾听和记录。

不论在分享课上,还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都努力营造尊重、平等、对话的班级氛围。当学生之间出现分歧与不快时,我尊重每名学生表达的权利,俯下身来,倾听每个人的感受与想法,让每名学生都真切地感受到“在这个班里,我很重要”“我要倾听伙伴的想法”“如果我是对方,我该怎样做”。这既是示范,也是引领,引导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时,看到对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从而形成团队意识、学习共同体意识。

分享课结束时,我总是问学生:“在此次分享中,你和你的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当小组里梳理出问题后,我不会给出解决方案,而是让问题回到小组内,由学生商议解决的办法。我只是在最近发展区一次次铺垫、搭桥、衔接,学生总能经过协商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学生发现小组在分享时经常出现跑题的现象,就商量每次推选一名“提醒员”,起到监督作用;为了让每人都平等享有分享的时间和机会,他们还推选出“流动组长”来主持每次的分享活动;另外,每个组还有“时间提醒员”,能让小组成员充分合理利用分享课的时间……

“图书漂流”和阅读分享,使学生以读本为纽带建立起与世界的多重关系,我看到他们积极尝试和认真的样子,心中充满惊喜:成长应当如此。

我每每看到学生心气的聚集、成长的接力,任何劳顿都荡然无存。在33年的从教生涯中,我一路陪伴学生成长,记录下学生成长中的变化与欣喜,并在恰当的时机与学生一起共情加力。为学生赋能的同时鞭策自己——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我愿与学生一道努力,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在努力克服自身局限性的同时,有滋味地体验生命拔节、蜕变和创造的意趣。

(作者单位系济宁学院附属小学)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