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山东:科职融汇迈上互惠共生新境地 泰安市文化中专“首课思政负责制”开拓课程育人新时空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立地式”科研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第4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4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立地式”科研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 通讯员 李晨歌

近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校地联动、合创共赢”创新服务联合体签约。这是该校落实“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的又一举措。

近年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以“立地式”科研深化与地方的交流合作,促进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向区域产业聚集区延伸,园校企共同搭建平台,在科技项目研发、高端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搭建平台,匹配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学校投入超过3500万元,建设了人工智能视觉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虚拟设计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检测与智能制造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目前,学校已经拥有66个国家、省、市、校各级平台,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机器视觉光学筛选机中试中心是学校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中心围绕光学筛选机产品试制、组装、测试及售后等企业产品研发及生产环节,联合组建了非标设备设计、结构组装、自动控制、视觉打光、图像处理、设备调维等6个方向的技术服务团队,在校内中试中心完成了光学筛选机产品的研发、生产与测试工作,面向全国进行产品销售和应用,为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学校常态化开展“博士教师企业行”“教师企业实践”等活动。2023年,徐晶博士团队以黄河流域盐地碱蓬为原材料,利用生物发酵技术进行可控性与功能性开发研究,制得高附加值发酵产品,其中采用混菌发酵技术发酵鲜枝,制取高品质功能性发酵饮品;采用独有菌种发酵干枝,制取抑菌、杀虫、增肥多重功效的叶面肥。发酵后的固形物作为青贮添加,产品开发全生命周期实现循环利用。盐地碱蓬的高值化开发利用增加了其经济附加值,带动了地区产业发展,对黄河流域改良盐碱地、保护淡水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优化机制,集聚中小微企业发展资源

学校以“政府主导,行校联动,校企协同”的平台建设机制,建成了山东省首个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引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发挥创新平台设备、人才、机制等研发优势和龙头企业技术优势,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革新、工艺升级、产品迭代,形成“政府+学校+N家企业”的平台建设模式,产生集聚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推进横向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学校专门出台取消事前审批、提高经费报销和研发设备采购自控额度等一揽子配套政策,扩大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主权,提高经费使用和设备采购效率。

打造了“平台资源共享、团队跨界协同、项目优势互补”的“立地式”横向科研新模式。近5年,学校为区域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65项,科研到位经费1.17亿元,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超过2.11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学校成为2023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50所“服务贡献卓越高等职业学校”之一。

组建团队,破解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

汽车工程系燃料电池与储能关键技术创新团队为山东开元电子、潍坊轲控新能源、山东悍沃农业装备等企业开展铸件组分调控、储能散热器设计、PDU控制模块开发及纯电动拖拉机开发等技术开发项目,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项。这是该校科研团队服务企业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学校以技术创新项目需求为导向,采取“高端人才引领”“教授+工程师”“跨界融合”等组队模式,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引进博士28名,柔性引进泰山学者、产业教授等高水平人才26名,柔性引进山东省高水平科研团队2个,吸纳来自行业头部企业研发人员35名,提升了团队科研能力。开展科研团队培育计划,根据研究领域对科研和技术服务团队进行重组升级,新组建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智库咨询等团队22个,入选山东省科技部门科技专家等入库专家90人次,科技人才库建设成效凸显。

针对企业生产管理中遇到的设备、技术、管理等问题,学校提供精准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推动校企合作由“互补型”向“融合型”转变。汽车工程系为山东悍沃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开展的“25马力纯电动拖拉机的全新高压动力总成开发”项目,助力企业从传统“装配型”向“智慧农业装备”生产转型。纺织服装系与潍坊尚德服饰有限公司“联姻”,共建3个研发团队,开展产品研发、工艺改造、标准开发等项目46项,企业经济效益增长4.6倍,助力企业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推进融汇,满足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

“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了我的潜能。我们依托学校的省级生物加工平台和市级酶与生物重点实验室,经过半年的潜心研究,利用微生态技术发酵盐地碱蓬,得到酵素液等高值化产品。”2021级环境工程技术班学生孙婧宇说。

据介绍,学校平台研发人员担任学生指导教师,带领2300余名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徐晶博士团队基于“盐地碱蓬高值化开发利用”项目,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学生依托项目创办5家公司。

3年,以“科研育人”为价值导向,学校将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为教学项目179项,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8500余名学生直接受益,提升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和匹配度。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