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把诗意的阳光洒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昌乐县首阳山小学 德美相生铸魂育人 预防校园欺凌守护阳光心灵 图片新闻 沂南县青驼镇中心小学 “三融入”让非遗传承在校园落地生根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沂南县青驼镇中心小学 “三融入”让非遗传承在校园落地生根

□ 蔡宗广 李艳春

“芒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当时,它是被用来指示农作物生长阶段的一个重要节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芒种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在唐朝,芒种被正式列入二十四节气中,成了中国传统节气的一部分。”近日,沂南县青驼镇中心小学63个教学班全部举办了“芒种的来历”主题班会。为此,该校优秀班主任、五年级(2)班班主任张美慧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引经据典,向学生介绍起了芒种的来历。

这是该校传承非遗文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秉承“青禾向阳生,驼梦致远行”的办学理念,实施非遗文化融入课程、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三融入”策略,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蹚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

融入课程体系,根植非遗文化基因

“我特别喜欢舞龙!老师曾告诉我们,舞龙是我国独有的文化,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所以,训练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一堂训练课后,舞龙社团的学生孙万硕气喘吁吁地说。该校领导将孙万硕揽在怀里,然后说:“将非遗文化融入课程体系,能根植非遗文化的基因。”

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向全体教职工发出倡议:“根据学科特点,将非遗文化融入课程,以社团的形式开展活动,在学生的心中播撒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于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分别组建了有关的非遗传承社团。

比如,美术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美术教材中的《飞天壁画》《民间面塑》等篇目,成立了剪纸、对印版画、石头画、鱼灯、线描青瓷花瓶、漆扇画等社团;音乐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对花》《京韵》等篇目,成立了葫芦丝、声乐、竹竿舞等社团;语文教师根据《传统节日》《中国美食》等篇目,组建了美食制作、二十四节气主题演讲等社团……学校规定,每周周三下午最后两节课为各非遗社团开展传承活动的固定时间,并在综合楼“装饰”的专门活动教室或操场上开展活动。学生邢芮说:“在对印版画社团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了对印版画是我们优秀非遗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融入实践活动,促进非遗文化传承

如何有力地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呢?该校的答案是融入实践活动。为此,学校将校园内的两处空闲地打造为“青禾农场”“向阳农场”,还在校外开拓了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来此开展“感受农耕文化,尽享劳动乐趣”的农耕劳动实践活动。不论收拾杂草、平整菜畦的锄头、镢头、铁耙,还是播种小麦的铁犁、耩子、泥瓦罐,都会引起学生对非遗的极大兴趣。抚摸着这些散发着浓郁非遗气息的农具,学生常常啧啧称赞:“我们的老祖宗太有智慧了!”用这些非遗农具播种、收获,学生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吃苦耐劳的精神,感悟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从而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

“青禾农场”“向阳农场”及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的另一个功能,是组织学生来此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实践活动。以小满为例。每年的小满节气,所有的班级都会召开与小满有关的主题班会,继而组织学生来此以图画的形式绘制漂亮的作品,展现小满节气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受传统节气的魅力。运用洗、切、锤、拌等方式制作美味的苦瓜柠檬水和苦瓜美食,体验“小满吃苦,夏天不苦”的小满节气习俗,以此引导学生坚信“吃过的每种苦最后都会变成人生的甜”。

制作面花,是学校促进非遗文化传承的又一举措。每次活动,相关社团的教师都会组织学生利用酵母粉、面粉制作精美的馒头、糖三角等面点。还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包饺子、擀面条、做拉面、摊煎饼、滚汤圆、包粽子等。有的教师更是独出心裁,引导学生在面粉中加入菠菜汁、菠萝汁、火龙果汁,制作出不同颜色、不同口味的面点。有的学生回家后忍不住给父母“露一手”,其家长看到五颜六色的面点就会称赞孩子一番。

融入成果展示,创新非遗文化传承

书法社团的学生在书法教师的精心指点下,其书法作品得到了全校师生及社会人士的广泛好评。于是,学校便发动全校63名班主任及书法教师,将各班书法社团学生的作品张贴在各班级的墙报及壁报专栏里,方便各班学生观摩学习。受其影响,非书法社团的学生也纷纷爱上了书法。受此启发,学校便利用学校西墙壁,装点了一处长达100余米的书法长廊,给每班分配了两块“天地”,两周内轮流展示一次各班级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此举激发了全校学生迷恋书法的热情。

这样的成果展示感染了全校师生。石头画、剪纸等社团的学生纷纷将展示活动由教室搬到了走廊里,投壶社团的学生则把它搬到了操场上……此举彻底激发了学生传承非遗文化的热情。5月,学生胡发源在沂南县中小学“美润校园”书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这一天,由临沂市文化旅游局、临沂市柳琴戏传承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了该校,开展了“戏曲进校园”非遗文化展演活动。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获得了全校师生的阵阵掌声。受其感召,该校戏曲表演社团的学生便创新编排了情景剧《沂蒙花开》。与此同时,教师王磊和罗晓玲带领学生创新编排了特色课间舞《龙的传人》,它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此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增进我们的文化认同。这是该校创新非遗传承的最大亮点。”沂南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万堂如此评价。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