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文言文高效教学六部曲 让乡土文化滋养阅读教学 巧用先导设计  优化拼音教学 一线教育工作者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上好体育大课堂打造育人新阵地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课堂建设】

文言文高效教学六部曲

□ 王庆禄 姬长凤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本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应当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呢?

一是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紧紧把握住“朗读”两个字。但这里的读,不是放任自流地读,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读。总结起来就是三步:读准、读顺、读熟并背诵。读准,简而言之,就是要认准字,不要出现读错的现象。读顺就是要读通顺,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判断节奏的停顿,并且能够连贯而不是结结巴巴地把句子读顺,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十分重要。读熟,最好是做到熟读成诵。在这一步骤中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很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若读熟了一篇文言文,就等于读懂了文章的一半,接下来的翻译、文章分析等知识点的学习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译。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读文本。我们要求学生在课下预习的时候,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有难度、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提出疑惑,先在组内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上课时一并提出,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译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那些翻译有困难的学生。翻译时,要教给学生“一留二补三引申,四释五变六调整”的方法。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操作要领,翻译文言文就不会有困难了。

三是疏。每组选一两名学生朗读并翻译课文,对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找学生更正,或教师明确答案。当然,在交流释疑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点拨关键的词语句子,典型而精练,对新旧知识联系处巧加指点,开拓新知,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文言常识,了解社会历史知识,消除时代隔阂。比如:介绍有关史实和典故,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整体感知,促使他们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四是说。在文言文中,影响学生成长的绝不是哪个文言词或者句子的解释翻译,而是文章蕴含的深邃思想。因此,学习文言文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的落实上,还要充分认识文章主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价值。理解思考内容,学习表现形式,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说出它在今天的现实意义,这就将课文内容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文言文的学习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五是背。文言文光读不行,一定要背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背诵一些古今优秀诗文。背诵能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能加快消化知识的速度。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思路,有条理地进行背诵,并且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不管是短文章还是长文章,不管是课后要求背的还是未作要求的,每学完一篇文章,都要求背诵,在班级营造良好的背诵氛围。

六是查。学习完课文应趁热打铁,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小结,着重抓好“双基”。这主要是针对学习文言文诗词应特别注意的地方和考纲的要求,其作用是强化记忆,巩固知识。笔者将学生学习过的文言文进行梳理归纳,将一些重点、易混淆的字词读音、翻译归结到一起,形成“百词测验”,集中考查学生此方面的能力;通过“口试”的方式,考查每篇课文,将有关内容集中在一张微型“口试”试卷上,让学生随机抽取,当堂回答。此举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强化应当掌握的学习内容,可谓“一举三得”。

(作者单位系平阴县教体局、平阴实验学校)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