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适性教育催开“藤”上花 图片新闻 青岛农大培育小麦新品种“青麦11号”通过国家审定 织密师德“建设网”  守好讲台“责任田” 威海职业学院打造高水平海运人才培训基地 临沂第三实验小学 暑假作业“文明我精神,野蛮我体魄” 莒县桑园镇中心小学暑假安全工作抓落实 兰陵县矿坑镇中心小学 成立“柿子红了”文学社 东平县第四实验小学举办趣味化学科普公益课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威海职业学院打造高水平海运人才培训基地

本报讯 学院自开办以来,共培养学历教育毕业生1700余名,培训短期船员85.9万人,到账收入达1.2亿元,居山东省同类院校第一位……这是威海职业学院成立山东海大航海专修技术学院以来取得的亮眼成绩。

“校企融合发展,建立‘人才共育、责任共担、成果共享’长效运行机制是关键。”该校党委书记李耀华介绍说,学校资产运营公司为产权管理人,与区域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资本纽带,共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以二级学院机制运行的海大学院,以专业建设为落脚点,将校企紧密连接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共同体,形成公办高职院校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实践了以政府资金撬动民间资本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思路。

企业深度参与,建立“育训结合、理实一体、学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重点。海大学院引进合作企业的生产经验,将最新航海技术和管理理念高效、快捷地融入教学实践中。师资双向交流,建立“校企共享、混编双能、蛙式两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促进了团队整体素质提升。依托合作企业和校企共建的船舶实训基地,通过“两栖”途径,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兼职”“双岗双责”,实现了专业师资的输送和共享;教师实行在校、在船的交替轮换,既满足教学需求,又不脱离航海实践,及时掌握航海新技术和企业管理新理念;经常处于学校和企业“两栖”状态,既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力量,也提高了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

(田丽)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