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跨越三千里圆梦在鲁西 多彩暑期作业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图片新闻 济南大学全面推行本科数字教育 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 数字化变革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成长 大学生“回炉”报技师班的启示 山东科技大学举办青年教师暑期研修班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跨越三千里圆梦在鲁西

——聊城第三中学海北班掠影

□ 记者 王骄 通讯员 朱晨冉 陈金成

近日,一份份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聊城第三中学青海班学生手中。曹迎婕也不例外。这个夏天,她终于圆梦理想大学。

欣喜的背后,是她跨越3000多里在山东求学的努力,也是海北、聊城两地亲人和老师的期盼及祝福。

暖心陪伴,他乡亦是故乡

跨越3000里,因为教育援青,两地心相连、手相牵。

20218月,曹迎婕和来自青海省海北州刚察、门源两县的39名学生来到山东省聊城市。作为“山东省对口支援海北州”项目受益的青海班学生,他们在聊城第三中学开启了高中生涯。

“最初的回忆并不美好。”曹迎婕说,“刚到山东时,我不适应气候和饮食习惯,学习进度和难度又有很大差别,开始的一个月的确非常难熬。”

但她从没想过放弃。说到当时被选中来聊城就读时的场景,曹迎婕眼里仍会闪光。她说:“从青海到山东,我们跨越了3000多里。这也是在翻越自己成长路上的一座大山。”

为了让青海班的学生尽快适应在聊城的学习生活,聊城第三中学提供了最为详尽的“管家式服务”。这让曹迎婕记忆犹新、感动一直在:“当我们因环境陌生而手足无措的时候,学校给了我们很多帮助。给我们提供了专门的食堂,班主任、生活老师全天候陪伴我们;为了缓解我们的想家情绪,节假日还会安排丰富的活动。”

得益于学校贴心的服务和帮助,一个月之后,曹迎婕和她的同学们基本适应了在聊城的生活。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让海北州的孩子们在聊城也能感受家的温暖,中秋节,师生一起做月饼,一起排练、表演中秋节目;冬至,教师们在学校餐厅包饺子,让青海学生吃上热气腾腾的牛肉饺子;端午节,恰逢高考将至,学校在青海班组织“高粽”活动,师生一起包粽子、吃粽子。

此外,为了守护海北班学生的身体健康,聊城三中积极联系聊城市人民医院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学生们就医无须排队,通过“绿色通道”可直接就医。学校还积极与聊城市医保处沟通协调,为海北班学生分别办理了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这让异地求学的青海学生和他们的家人更加安心。

他乡亦是故乡。聊城三中这个大家庭的暖心照拂,让聊城真正成了海北州学生的第二故乡。

智力帮扶,托起高原孩子的未来

生活上的困难还好克服,学习带给曹迎婕的压力却让她迷茫无措。而这也是所有在聊城求学的海北学生面对的共同挑战。

对海北班的教师来说,如果按照聊城当地的教学标准研究教材、开展教学,那么就会出现教得难、练得难、考得难以及作业量大等问题,学生们也会疲于应付。鉴于此,聊城三中全面落实“低重心运行”的教学策略,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对全体学生负责”的教学思想。

“低重心运行”即“面向的低重心”“要求的低重心”“难度的低重心”“考试的低重心”。推行4个“低重心”的目的是使每名海北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习自信,学校的教育教学也才能收到较好成效。

与此同时,针对海北班班内学生学习基础存在差异的情况,聊城三中采取“专题补弱”的方式,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提高。通过课下补差、周末补课、个别辅导以及学习习惯教育等,努力让每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

在聊城三中开发区校区2023级海北班,周末上午,学校特别安排了数学、物理课。平时,如果学生有需求,学校还会再协调各学科资深教师进行单科辅导。这些“专题补弱”项目的开展,为海北班学生的成绩提升提供了“双重保障”,也切切实实见到了成效。

除了教学方法上有针对性的辅导外,在教学管理上的统一分班也让青海学生得到了快速成长。

从初来时的平平无奇,到高三一跃成为青海文科班第一名,曹迎婕觉得这份成绩单里也有聊城三中同学的帮助:“高二分班后,我们和聊城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同学们都很有趣,也很善良。我的每一任同桌都会在学习和生活上给我很多关心。”

统一分班让青海学生得以近距离接触聊城当地学生。这既激发了他们向上的动力,又让两地学生更加了解彼此的风土人情。

三年求学梦,一生齐鲁情。友谊的种子在3年的朝夕相处中生根发芽,绽放出“两地一家亲”的灿烂花朵。

播撒种子,两地同发展

在聊城生活的3年,教会了曹迎婕很多。在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她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提升。

“很幸运,教育援青让我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就看过了不一样的风景,经历过另一座城市的春夏秋冬。这种宝贵的经历让我对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充满兴趣,也让我开始思考未来我高原的家乡可以建设成什么样子。我和我的伙伴离乡求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刚察,为了青海,为了高原。”

曹迎婕是聊城援青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聊城第三中学青海班迄今为止已有9届。其间,358名学生来到聊城第三中学求学。他们都像曹迎婕一样,在两地的努力和关爱下,取得了优异成绩。

播撒的是种子,激发的是动能。援青工作,教育处于重要位置。受益于聊城大规模的援青投入,数以百计的刚察学子在鲁西平原上的这座城市振翅启程,飞往更高、更广的天空。

站在新起点,矢志新奋斗。如今,聊城援青力量仍没有停歇。帮助更多青海学子圆梦,助力两地合作与发展,聊城教育将继续贡献力量。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