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龙舟学生
我担任聊城大学龙舟队教练,带着学生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已经有20个年头了。
这些年,我带领学生参加世界龙舟锦标赛、亚洲龙舟锦标赛、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中华龙舟大赛等国际级、国家级重要赛事,获得冠军267项、亚军138项、季军92项,居全国高校首位。2020年,《中国教育报》以《吕艳丽:龙舟战队金牌女“掌门”》为题整版报道了我的事迹。我带着队伍获得了“全国最有活力团支部”和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集体,我个人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运动勋章和山东省“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学校也授予我“功勋教练员”的荣誉称号。
虽然我自认为在课堂上能做到游刃有余,但我文字水平距离很多教师都有较大的差距,撰写文章时总是诚惶诚恐、捉襟见肘。我没有华丽的辞藻,只能用最朴素基础的语言通过3个部分和一个个故事来讲述我的从教经历和教学感悟。
一以贯之,心无旁骛习师技
我和水上运动结缘比较早,7岁开始体育生涯,14岁进入水上运动领域,之后就没有离开过。17岁进入武汉体育学院,我的成长与我的老师密不可分。记得刚入队时,因为没有成绩,伙食补助有时不能完全补充流失的体力,我的老师就带着我们到家里吃饭;为了给我们缓解压力,老师还带着初入城市的我们逛街……对离家千里的我而言,老师对我的帮助是我学习的动力,也是我在赛场拼搏的动力。
后来,入职聊大,从学生叫我“老师”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责任和义务,也从心底无比珍惜和热爱教师工作。我积极向老教师学习,拿着本子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站在队伍最后一名。学生们可能在记知识点、在练技术动作,我则更关注教学方法——怎么引入,怎么展开,怎么巩固,怎么拓展;之后是“融”,水上运动有相通性,我大胆借用赛艇和皮划艇的教学训练方法并进行融合;然后是“创”,我认真研究琢磨龙舟竞技的特殊之处,慢慢摸索出了一套适合队伍的教学实践方法。
当前,我们学校正在开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龙舟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彻底的应用型科目。如何把教学内容高效转化为实践成果,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所有的理论都放在实践中去组织教学,将教学法和实践论相结合,用船上组合验证做功效率,用间歇冲刺实证肌电理论,用桨下感觉例证运动力学。同时,在教学成效判定上,我坚持把成果作为验证的唯一方式。每次比赛之后,我们都会召开总结会,大家反复观看赛事录像,仔细揣摩对手技术特征和背后的战术用意。
二举并进,刚柔相济求师道
无论理由有多少,训练计划是什么就是什么。刚开始带队的时候,我的年龄和学生差不多,甚至比有的学生年龄小。要想让大家真正服从教学计划,我是用了一些心思的。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了我的水上运动生涯经历、个人的从业资质和在国家级赛事中的获奖情况;之后,直接下船做了技术动作示范。一番操作下来,学生看我的眼神里就开始有了尊重。
赛场上,刀光剑影、瞬息万变,技术和战术必须全面融合才能取得好成绩。在这时,学生对教师指令的快速、彻底执行是第一位的。在某年的中华龙舟大赛上,我观察到竞争对手求胜心切。在小组赛前,我明确要求大家不要过早暴露实力。之后的决赛,我又要求队员们平稳启航、中程加速。学生虽然有抱怨,但还是执行了。随着对方对我们的轻视,学生在决赛阶段将压抑的情绪释放在比赛中,我们的龙舟中程突然爆发,以势不可当之势破浪而出;对手当时已是强弩之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夺冠。
下课后,我会把需要关注的学生留下来,一边走一边与其聊天,慢慢地问出原因,然后真心实意帮他们解决。学生中有刚进入大学后感到迷茫的,我就用老队员举例子,提供参考;学生中有学习进步不明显的,我就联系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想办法;学生中有暂时经济困难的,我就先拿出钱来以解燃眉之急,并帮其申请助学金……信任不是一天积累出来的,长年累月的付出总会换来倍感温馨的亲近。“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我坚持的。
三生万物,念念不忘修师心
为了让学生取得成长和进步,我从来不吝惜力气。某年的夏季中华龙舟大赛,前往举办地的必经之路山洪暴发,我们购票的火车车次取消。我们当场决定,改乘汽车经过多次转车前往。那场比赛中,队员发挥稳定,将多枚金牌收入囊中。毕业生也很高兴,获奖经历中又多了几个重量级的砝码。
为了维持队伍的竞技水平,我们远赴广东进行冬训。训练场所相对简陋,当时学生多有抱怨,我就用行动带动大家。当时,我既是教师,还是采购、宿管、厨师、队医、保安,每天课程结束后就奔波在买菜、做饭的路上;每天开关大门,每晚例行查寝,还把我对常见小病运用非处方药的经验提升到了新的层次……经此一役,人心不但没有散,反而更加团结一致。
我一直觉得,“言传”与“身教”同等重要。我其实有两个身份——公共体育网球课教师、龙舟队教练,需要在完成正常公共体育课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龙舟竞技教学和实践。无论春夏秋冬,我都坚持比学生早到、比学生晚走。带队比较多的时候,我同时带过三支队伍,还要避开学生其他课程的时间,当时采取的是“学生流动、我自不动”的方案。外出比赛,飞机票太贵,火车是我们的首选。但是,经常会出现买不到坐票的情况,很多次都是我在彻夜刷票并发动大家一起蹲守后依然有部分学生只能买站票,我就和大家一起轮流坐一个座位,谁累得受不了了,谁就坐一会儿。就这样,站站坐坐,半睡半醒,一路南下。在我的带动下,队伍初步形成了斗志昂扬、坚韧耐压的风格。在我们眼里,就没有干不了的事儿、没有迈不过的坎儿。
此外,我还有几段特殊的师生情谊。2021年,我承担了东昌府区组队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龙舟项目的教练任务。在聊城市教体局的支持下,我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问,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招募队员,路上遇到感觉合适的人选就主动去问、去邀请。我的队伍中,有中学的体育教师、有香江大市场的个体老板、有晨练的大哥大姐。经过3个月的备战,我们成功获得全运会铜牌。这也是山东省在全运会龙舟项目中获得的第一枚奖牌,我们创造了山东省体育竞技的历史。2014年,我还曾带过一支赛艇队伍,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赛,顺利获得冠军。从2019年开始,我还与聊城人民医院联合开展了乳腺癌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义务教学活动。
今年,将由我们学校和驻地城市政府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和首届亚洲大学生龙舟锦标赛。这对我和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依然保持着已经延续了20年的工作节奏,依然极度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依旧深爱挚爱龙舟运动,依旧对我的学生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