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滨州市:培育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样态 独辟蹊径的劳动成长路 巨野县:非遗传承璀璨校园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巨野县:非遗传承璀璨校园

□ 徐兴坡 赵言言

魔幻的杂技、精彩绝伦的剪纸艺术、精美夺目的“古法手工艺”……在巨野县中小学校园内,处处流动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近年来,巨野县深挖各类宝贵非遗文化资源,让“非遗宝藏”在校园里“活”起来,不断丰富育人内涵,助推学生主体发展,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

“杂技之乡”感受非遗魅力

草帽舞、呼啦圈、摘帽、转盘、晃管……在巨野县大义镇第一中学的操场上,学校杂技社团的学生正在练习杂技。无论是高难度的动作还是默契度高的配合,都扣人心弦、异彩纷呈,引人拍手叫好。

巨野县有着“中国杂技之乡”的美誉,杂技艺术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义镇第一中学充分发挥驻地附近“杂技村”的优势,成立了杂技社团,聘请杂技艺人传授技艺。校杂技社团从3年前的不到10人,目前已发展到160余人。这些学生经过高强度训练,表演技艺日臻成熟。

“通过成立杂技社团,我们将杂技与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负责杂技社团工作的副校长陈效中说道。

2024年春季开学典礼的舞台上,杂技社团的学生应邀表演了《草帽飞舞》节目。不同样式的帽子被抛到空中,以不同的旋转方式构成不同图案,在行进中随着帽子的起起落落不断增加帽子数量。他们用充满趣味性的表演形式展现了人民群众劳作时的喜悦场景。

剪纸艺术润童心

近日,一场融合了传统与创意的剪纸艺术盛宴在巨野县太平镇举行。活动邀请非遗剪纸传承人常凤灵走进太平镇大张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给师生们上了一堂妙趣横生的剪纸艺术课。

常凤灵耐心细致地传授剪纸的基本技法,从折纸到剪裁,每个步骤都充满了乐趣与挑战。学生全神贯注地听,一双双稚嫩的小手跟着指导节奏在红纸与剪刀间游刃有余地创作。他们边听边动手练习着,将纸张折叠、裁剪。伴随着手中剪刀的起起落落,一张张纸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灵动的剪纸作品。其中有“喜”字,有五角星,有漂亮的窗花……

巨野剪纸艺术起源于汉代,具有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巨野县教体局因势利导,开展“剪纸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们开展‘山东手造’剪纸非物质文化传承进校园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系统直观地了解、认识非遗剪纸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他们对非遗等传统文化的保护、理解与认同。”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段效勋介绍说。

“古法手工艺”感受工匠精神

在国家级古村落巨野县核桃园前王庄村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里,各种“古法手工艺”作品琳琅满目:憨态可掬的虎头帽、虎头鞋、虎头枕头,精美夺目的兜肚、香包、荷包、十字绣、中国结等,让学生爱不释手。

巨野县核桃园学区积极组织辖区学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古法手工艺”体验活动,把非遗搬进课堂。

前王庄村非遗传承人为师生们讲授“古法手工艺”的传承历史及制作工艺,并手把手地让学生参与其中简单的制作流程。在非遗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学生有板有眼地绣制着各种图案,感受“古法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巨野县创设了家校社劳动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古法手工艺制作”校本课程,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巨野县不断探索特色课堂,满足孩子们个性发展需求。通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既让学生体验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加深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又让特色浓郁、积淀深厚的非遗文化薪火相传,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段效勋如是说。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