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开发有效利用有机融合有致建构
———市域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东营范式
近年来,面对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东营市超前谋划,积极作为,深度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构建市域推进劳动教育新机制。历经5年多的探索实践,劳动教育已在东营大地落地生根,成为东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顶层设计 统筹谋划
东营市教育局2019年3月成功立项了“中小学劳动教育地缘性资源建设的研究”等一批省级课题。与此同时,市教育局成立专题调研组,历经近半年时间,深入全市5个县区40余所中小学,了解现状,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在此基础上,在全市启动实施劳动教育实验工作,首期确定了垦利区等两个实验区和胜利第五十九中学等43所实验校。依据《东营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市县教育部门强化过程指导,搭建活动平台,各实验学校强化责任落实,推进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3年的实验期内,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3所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劳动教育实验校,10所学校成为全市劳动教育示范校。2023年8月,市教育局启动第二批劳动教育实验工作,3个实验区、45所实验校接续推进实践探索,实验学校数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80%以上,劳动教育迈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东营市教育局将劳动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行政引领,持续发力,高标准定位,高强度推进,重点抓好“会议领、督查促、典型引、联盟帮”。自2020年全市劳动教育实验工作启动后,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市层面且有主要领导参加的劳动教育专题会议,有力地促进了思想统一,强化了工作落实。同时,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督导检查,依据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对各学校落实劳动学科国家课程地位和独立设置情况进行督促指导。目前,全市中小学全部开设了劳动教育必修课,开发校级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达55%。
深耕资源 夯实基础
东营市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着手从课程资源开发理论、机制、体系、实践、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确定了“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研究”项目,于2020年9月成功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围绕研究任务,全市又立项95项子课题,近一半中小学加入研究队伍。在课题的引领下,各学校纷纷开发课程资源,编写劳动指导手册,开辟劳动实践场所,培训劳动专任教师,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截至2023年6月结题,仅课题组和参研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就有320余次,编辑校本资源读本200余册,出版相关书籍近100本,在各类报刊发表论文130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近10篇。校校开设劳动课,开辟实践基地,提报各类资源逾1000件。如东营区科达小学开发了主题式、项目式、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垦利区郝家镇中学打造“五美”劳动课程;河口区一中结合高中学生特点,创新开发“太空种子种植”“石油化工工艺”“创客空间”等劳动课程……学校劳动教育氛围日益浓厚,育人环境焕然一新。作为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向更新更深处掘进——中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开发路径探索与实践》一书出版后,中国教科院劳动与综合实践研究所所长王晓燕给予高度评价:“体现出了有为开发、有效利用、有机融合、有致建构的智慧。”“打造出特色鲜明、成效明显、堪为示范的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实践样本。”
活动助推 创新载体
东营市将打造活动平台作为激发资源开发活力、营造浓厚氛围的有效手段,面向中小学教师强化教研指导和服务功能,通过送教助研、教研联盟、定点联系、督查调度等渠道,开展各类观摩、研讨、交流活动。市教科院连续3年组织劳动课程资源征集评选活动,包括规划方案、校本课程、活动案例、教学设计、微课、论文等多种类别,累计征集各类资源1280件,近75%被纳入优秀课程资源库。其中,2021年组织首次“劳动+”学科融合课例评选及观摩研讨活动,各学科教师登台展示。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激发起各学科教师研究和参与的热情。市教育局督促各学校开设劳动周,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每两年组织一次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各县区、学校自主开发别具特色的劳动竞赛项目。特别是每逢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县区、学校纷纷开展劳动主题实践活动,学生争相参与、大显身手,从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多方协同 凝聚合力
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东营市着力构建家庭、社会、部门广泛参与、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支持体系,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家庭,全方位触摸真实的社会,体验真实的劳动,在实践中实现自我突破。中小学校围绕“自己的事自己做、学校的事争着做、家里的事主动做、社会的事帮着做”的要求,研究制定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清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日常家务劳动,每年学会1至2项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技能。组织开展多样化校园劳动,坚持学生值日制度,通过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团队日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劳动教育。同时,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职业体验和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工厂、农场、商场等场馆和基地合作,拓展劳动教育路径,让学生在劳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如,市总工会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为学校聘任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通过组织学生与劳模工匠零距离接触,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悟劳动精神。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各类“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30余场,覆盖学生近1万名。垦利区关工委牵头推进劳动教育,面向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编写了《爱劳动》全册教材,创建“爱劳动”实践基地。在全市认定的各批次约160余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研学基地中,近80%具有劳动实践功能。3月,市教育局开展首批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认定工作,15处课程丰富、功能完善的基地名列其中。
东营市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不断加强区域协同教研机制建设,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间相互协作、聚力攻坚,发挥“1+1>2”的效能。除8所学校组成的市级劳动学科教研联盟外,很多学校还自发结成联盟校,大家互访互学,取长补短,切磋交流,你追我赶,成为东营劳动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作者单位系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