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从战略高度上指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出新要求,为培养造就适应教育强国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在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合力推动下,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然而,不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近日,高校教师师德失范“桃色新闻”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刺痛了公众的神经,严重损坏了教师为人敬仰的社会和职业形象。个别从业者给教育晴朗的天空蒙上了一层阴影,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课题仍需努力探索突破。
师德师风建设,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指引。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阐明了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使命任务、重点工作和关键举措等,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牢牢把握前进方向,画定了不可触碰的红线。山东省作为教育大省,认真贯彻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若干措施》《关于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构建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四梁八柱”。
师德师风建设,离不开实践探索、落实落细。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不断发力,持续向纵深推进。比如,教育部深入开展《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教育,加强师德监管,强化底线管控和责任传导,落实师德违规惩处、警示教育、通报曝光等相关制度;开展社会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等。比如,山东省常态化开展“树师德、正师风”专项整治活动,召开师德集中学习教育推进会,全面落实从业禁止和准入查询制度,强化师德底线约束;大力选树师德典型,每年选树10名“齐鲁最美教师”和30名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引导广大教师更好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师德师风建设,离不开文化自觉打底。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培根铸魂的工程,除仰仗于制度和行动的保障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主观认知和思想自觉。教育工作者唯有从思想源头上真正认识到人民教师的神圣性,树立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而文化作为一种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在筑牢人的理想信念根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对于塑造教育工作者君子人格的精神内核、提升教师的道德境界和人格素养具有持久的浸润和强化作用。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宜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渲染人格底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汲取养料和水分,浸润灵魂、熏陶情感、滋养师德。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全面加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坚决筑牢师德师风防线,更好地呵护风清气正的教育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