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优秀征文选登 从教固体物理二十年 做乡村美术教育的掬光者 “永远”到底有多远 “变色龙”成就了“千里马” 一封跨洋电子邮件背后的故事

第5版:优秀征文选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优秀征文选登
05

一封跨洋电子邮件背后的故事

□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郑壮壮

2022年6月的一个傍晚,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电子邮件,发信人是一个叫凯夫勒恩的年轻人。在信里,他请我为他的硕士毕业论文题目提出建议。在邮件交流的字里行间,我当年在埃塞俄比亚工作的记忆再次清晰了起来。

初上东非高原

我决心用知识帮助这里的人

2018年,我所在的团队曾经到埃塞俄比亚对当地电力公司的工人进行培训,凯夫勒恩就是那时候我教过的学员。埃塞俄比亚虽说是非洲有影响力的大国,但在其1.1亿人口中,无电人口超过了七成,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经济体之一。为了改善民生、提振经济,埃塞俄比亚政府于2017年启动了该国8个主要城市的配电网改造工程,工程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承建,电力人才培训的重任则由我校承担。2018年3月,我作为培训项目的主要协调人和配电自动化课程的教师,与5名同事来到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度过了令人难忘的一段时光。

虽然曾经对非洲的经济不发达有心理准备,但当飞机在东非高原的薄雾中徐徐落地时,这个国家的状况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随处可见的是烂尾楼、低矮破旧的板房、街上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我们住的星级酒店,连门都关不上,猫眼都是反着安的,只有市中心有不稳定的自来水和电力供应。不过,真正让我心凉了半截的,并不是这些。

从零基础到领进门

我在攻坚中挑战自己

临行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与演练,也深知要根据现场的情况作出调整。但在对30多名学员进行摸底测试后,我们发现学员们的专业水平相比工程方的描述要低得多,特别是对自动化的认识就是一张白纸。可以说,当地配电网的运行控制还停留在“倒闸靠手”“消缺靠走”“停电了,调度不知道;来电了,老百姓把舞跳”的阶段。要知道,自动化是现代电网的重要特征,其概念抽象、设备众多,要在三天的全英语授课环境里把零基础学员的认知水平提高到现代配网状态,压力很大、挑战很大。

工程方找到我说,他们也没料到学员的情况。不过,既然在非洲,不必勉强,当个“差不多先生”就可以了。然而,当我看到胸前佩戴的国旗徽章,看到学员们求知的眼神时,想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又热了起来,心想:就是再难也要把课讲好、把项目办好。在学院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一方面深入现场,用“接地气”的案例讲解原理,比如把当地常见的合欢树比喻成网架,要想确保树的健康就需要调度,要想知道树的状态就需要自动化,帮助学员快速入门;一方面用“聚人气”的方式尽快了解学员的需求,在授课时与学员频繁互动、与学员代表深入交流,第一时间作出优化。就这样,我的课件从100页变成了200页,学员们也从懵懂到了解,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提问,一点点建立起了对于调控和自动化的系统性认识。虽然相隔万里、文化不同、语言不通,但对电力知识的渴求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教育是最好的民心相通

我们在这里交到了更多朋友

虽然课程进展顺利,但生活方面的挑战却一直都在。埃塞俄比亚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我已经出现了高原反应。高强度的工作加上糟糕的卫生条件,导致我们一个个病倒了,集体发烧、拉肚子。有时忙碌了一天,回到住处时已是深夜,头晕脑涨,躺在床上,只见带来的“老干妈”已经见底,再看着手机里家人的留言,那种滋味并不好受。然而,看到课件上的校徽,想到我们工作的重要意义的时候,我觉得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相互扶持,相互补位,住了47天蚊帐,喝了47天的瓶装水,竭尽全力要把这个项目办好。

学员们也被我们的精神感动,上课不再迟到了,越来越爱提问了,对中国标准和中国文化的认同也更深了。前面提到的凯夫勒恩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一次聊天中,他说培训为他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但觉得自己不懂的太多,我鼓励他“人都是学而知之,只要坚持学习就会达成心愿”。没承想,4年之后的2022年,他的硕士论文要开题了!要知道这几年,埃塞俄比亚局势动荡,他能坚持学习应该有我的鼓励在发挥作用。在感到钦佩的同时,我也很庆幸在他的成才之路上,我曾经来过。

如今,我已顺利完成了49个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当回忆起从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每个工作点滴,我始终向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电力知识”这个目标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如春风拂面,让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阔步向前!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