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小学数学与体育健康学科深度融合实践 浅析“新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生物学命题的重要变革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用活多元智能理论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设鉴赏平台  品诗词情怀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教学尝试】

小学数学与体育健康学科深度融合实践

□ 孙兰 毕重霄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笔者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与体育教学如何深度融合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研究。研究表明,小学数学与体育之间不仅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而且对教学实践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体育游戏激智慧,“数感”培养亦有形

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数感”十分重要。体育游戏中,数字无处不在,整队报数、跳绳计数、颠球比赛等项目也是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数的好素材。教师可以借助以上多样化的体育素材,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数一数、赛一赛,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数感”。一年级学生学习了20以内或100以内数的知识后,课堂上,教师若让学生机械数数,并不能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反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体育课堂上玩报数游戏,不失为提升其能力的好方法。例如,在男生、女生跳绳比赛时,一一对应,一名学生是选手,另一名学生是裁判。一轮活动结束后,角色互换。报数、跳绳数数等都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既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又能使他们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此外,对体育课上的“喊数抱团”游戏,学生也非常喜欢。该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促使他们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游戏开始时,学生在操场上自主绕圆圈行走。当教师下达指令“6”时,学生立即6人一组抱团,不能达到规定人数的将被淘汰……游戏也可以逐渐升级,教师可以结合计算练习增加难度,如“4加5的和”“14减7的差”“3乘9的积”等。在体育游戏中融入计算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而且不会让学生感到口算的重复和单调,对提升其口算能力大有帮助。

二、体育活动引兴趣,“量感”启蒙也聚焦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同样不容忽视。教师在教学“量”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个人体育活动经验进行对比学习。如教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认识》时,学生初步理解了相关知识后,教师适时提问:“1分钟究竟有多长,同学们能不能用语言概括出来?”大部分学生感觉非常困难,不好描述。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体育课上,我们经常进行1分钟跳绳或1分钟仰卧起坐练习。还记得你的1分钟跳绳或仰卧起坐成绩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我1分钟能跳绳156个。”“我是咱班仰卧起坐比赛的冠军,1分钟能做58个。”学生纷纷交流体育课上1分钟完成的跳绳、仰卧起坐个数。这时,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一边比赛,一边计数,就能精准帮助学生建立1分钟的概念。

又如,复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先借助随身带的尺子让学生进一步体验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究竟有多长。在此基础上,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跑步训练,使其切身感受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的距离。在学习面积单位“平方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1平方米的地面能站立几名学生来体验。

教学重点“体验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操场、篮球场、足球场、校园等场域,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较好地引导学生体验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量感,在直观与想象中达成教学目标。

三、体育比赛精组织,统计学习更深入

统计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将统计教学融入体育比赛,能有效提升统计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学校要组织春季“阳光体育”比赛,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学科的学习设计一次小调查活动:“全校有多少名学生和教师参加这次活动?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全校师生人数与体育馆座位数有什么关系?”为较快地完成统计任务,学生会想到分年级统计人数,再累加,最后共同分析体育馆的座位数能不能容纳下全校师生。学生在经历了调查、统计与分析后,较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再如,在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单元学习中,重点是有关分类统计和画“正”字收集整理数据的知识。两个信息窗素材分别是“运动会获奖成绩”和“评选体育小明星”。班级运动会成绩是每名学生在运动会中非常关心的问题,教师提问:“咱班每名运动员的成绩怎么样,分别获得了第几名?获得第几名的人数最多?获得第几名的人数最少?获奖人数最多的项目是什么?”课堂上,教师提供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学习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统计欲望,使其体验统计的乐趣,也为其今后学习统计知识奠定了基础。

总之,教师只有勤于探索、敢于创新,推动数学学科知识、学科技能融入体育课堂教学,才能走出一条学科之间深度融合、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系荣成市虎山镇中心完小)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