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小学数学与体育健康学科深度融合实践 浅析“新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生物学命题的重要变革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用活多元智能理论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设鉴赏平台  品诗词情怀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教你一招】

设鉴赏平台 品诗词情怀

□ 刘廷花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子更加丰富多元,尤其是诗词所占比重逐步加大。教材的变化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崭新视角。教师要抓取诗词本质,从多重维度出发,对其展开深度挖掘探索。

诗词是美的载体,是诗人情感意志的依托,找准鉴赏角度,才能切实发挥诗词的价值和功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词内涵更加深刻、主题更加丰富多元,能够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多维触动。教师要由表及里,从诗词中的语言文字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感受其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的多重洗礼。

诵读联想感诗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无疑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妨以读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古诗词是浓缩的语言精化,遣词用语异常精练,是诵读练习的好材料。教师不妨发挥古诗词的优势,将诵读放在教学首要步骤。读不仅是一个发出声音的过程,而且是思维热身、启动的过程。朗读、诵读看似只有嘴巴在动,但实际上,学生的大脑也在飞速运转。他们会将语言文字描绘的景象传送到大脑中,进行联想、想象,进而形成具体形象。在声音、文字以及想象画面的交叠中,学生自然能够快速进入学习思考状态。

诵读是学生的个性学习行为。教师给予学生方法指导是必要的,但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追求,不必拘泥于单一化的读,要给他们更多自由空间。教学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时,教学活动伊始,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诵读:“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积累,大家已经掌握了诗词的基础知识以及阅读方法。请大家自由朗读下面的四首诗歌,看看你们能读懂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在大声朗读中进入学习状态。读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下很快进入角色,对古诗词有了更强烈的探知欲求,产生了更多情愫。

意象解读析内涵。古诗词阅读鉴赏需要学法的支持。深潜古诗词核心中,系统剖析简短的语言文字,能够对其有更丰富的感知,挖掘出更深厚的意蕴。古诗词内涵的意蕴呈现相对隐晦。初中生虽然有了一定量的知识积累,但面对陌生的诗词仍然会存在畏惧心理。为此,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针对学生思维实际,从诗词中最关键的意象着手,给学生提供更加精准、具体的思维指引,让学生在意向解读分析中生成确切感知。

意象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是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对整首诗词的感知是困难的,但如果能够分割相关知识,对诗词中的典型意象展开有效解读,不仅能大大降低学习难度,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知的兴趣,快速推进课堂。教学《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课时,诵读感知结束后,教师讲解意象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搜索这首诗中的意象。意象搜寻的任务很简单,学生能很快完成。“雪”“沙”“月”“笛”等意象呈现出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意象内涵展开剖析。“读到这些意象,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思考片刻,给出自己的感受。小学阶段,学生积累了“月”这个意象。从这个意象展开突破,他们很快完成了对所有意象的感知。

归类梳理悟情怀。古诗词教学无论是形式上的诵读感知还是内容上的系统剖析,最终都要指向“诗情”。所谓“意在诗外”,古诗词是情感和主题的交融,诗人写景,一定不仅仅是为了描绘景象,而是借助具体的景象抒发情感、表达志向。明确了这一点,学生才会真正进入诗词内核,抓住学习的本质。文本教材涉及多种类型的古诗词,对其主旨展开深度发掘时,教师要找好切入角度,借助诗词归类梳理,将复杂的学习过程以具体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诗词梳理整合有多重维度。可以以诗人为中心点,梳理教材文本涉及的诗词;也可以聚焦一个时代,将这一时期的诗人、词人聚集在一起,对其展开系统分析;还可以从内容题材上进行分类,对诗词展开深度探索。教学《峨眉山月歌》时,教师将这首诗与《闻王昌龄左前龙标遥有此寄》进行对比式阅读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诗的主旨。《峨眉山月歌》主要通过对峨眉山月、清江月影等的描绘,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教材中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并适时为学生提供七年级下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以李白为中心,关联相关古诗,课堂教学便会变得灵活生动起来。

古诗词教学的引擎启动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找到切实有效的切入点。从诵读联想角度出发,感悟诗形是必要的。它是学生把握诗词的第一步,意象解读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基本内涵有精准把握。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知识积累、思维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归类梳理,将学生引入更深层级,促使他们在感悟诗词情怀的基础上对古诗词有整体性、系统性把握。古诗词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美育实践,是落实“五育融合”思想以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探索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文化传承。

(作者单位系济南市章丘区绣惠中学)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