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同心”不是“群起攻之”
近日,在某学校家长会上,校长在发言的PPT中公开告知家长:“谁敢说学校的坏话,我们就要群起而攻之。内部问题内部解决,绝不允许别人说三道四。”
这场主题为“家校同心,共建共享”的家长会,本应是一个家校双方探讨学校发展规划、相互增进理解与认识的契机,却成了校长训话的“一言堂”。这样的做法显然背离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初衷,对学校的舆情处理、家校合作的深化、学生“三观”的塑造都危害极大。
在这件事情掀起的舆情背后,学校首先应该反思的是如何对待舆情以及正确引导家长看待舆情。信息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越来越多的学生与家长借助网络平台发声,其中可能多多少少传达出一些对学校做法的不满或建议。粗暴地删帖、禁言甚至发动“水军”围攻,都是信息时代处理舆情的绝对下策。学校的舆情处理不仅要讲求一定的公关技巧,而且要坚持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学校的管理出现问题不可避免,首先,必须客观地澄清事实,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家长和学生解释清楚;其次,告知学生和家长理性看待网上的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不实的,做到不传播谣言;最后,学校也要针对舆情中反映出的问题实地调查,积极整改。
从家校合作的方面来讲,校长这样一番言论不但不能杜绝学校的负面舆情,反而让广大家长感到寒心,堵上了家长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的渠道。校长的“封口令”让那些热心校园事务的家长不敢发声。学校与家长的利益实际上是高度一致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是家长的权利,如果这项权利被剥夺,家长就会对学校的教学方式产生怀疑,甚至会对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产生抵触情绪,大大降低与学校合作的意愿,无法真正融入家校共育。长此以往,则会加剧家校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理解与信任才是家校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校长应当作出表率,以一种更为民主的姿态欢迎家长提出意见、建言献策,为家校协同育人营造出一个和谐、开放、包容的舆论场。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将心比心,用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中小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学校用这样的价值观去影响学生,无异于向学生传授这样一种处世原则:自身出了问题,别人说不得;只要堵住了他人的嘴,就可以粉饰太平。我们的教育难道要培养“面对异见者,群起攻之”的学生吗?陶行知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导学生追求真理、敢于面对真相、勇于承担责任,是德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学校德育,并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授课中,更体现在学校作为一个主体对待学生、对待家长的态度上。学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校长作为学校的代表,更应该“正其身、立其行”,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