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唤醒更多孩子的“体育基因” 图片新闻 第十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 颁奖典礼在我省举行 全省清廉学校建设部署会议召开 “共庆华诞 筑梦未来”山东省教育厅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汇演 枣庄:42名学校党务工作者成“行家里手”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枣庄:42名学校党务工作者成“行家里手”

□ 特约通讯员 胡乐彪

今秋开学后,作为枣庄市首批招录的42名中小学校专职党务工作者中的一员,枣庄市第八中学专职党务工作者贾方迪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自信。她的这份信心,一方面来自作为党员毕业生,她在大学就读期间积累了不少党建工作经验,非常喜欢从事这份光荣的事业;另一方面来自枣庄当地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针对如何有效破解中小学校党务工作力量薄弱、党建业务‘两张皮’等问题,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班子,7月,我们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一批学校专职党务工作者,为中小学校党建和办学治校工作高质量发展‘增值赋能’。”枣庄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卫介绍说。

此次中小学校专职党务工作者选聘共有5000余名优秀毕业生报考,经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等一系列程序,录用了42名专职党务工作者,个别岗位的报录比高达180:1。

8月14至16日,枣庄市结合学校党务工作者的岗位特点,通过专题辅导、现场观摩、交流研讨、情景模拟等,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专门进行了岗前培训,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找准定位、明确职责、融入工作,提高专职党务工作者的理论和业务素养,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

“通过学习,我对党的方针政策、党建业务等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掌握,感觉到党务工作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么‘虚’。从收缴党费、党组织关系转接到组织党员活动,从发展党员、党员教育到积分管理等,都需要我们党务工作者做有心人,认真落实好每项工作,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 枣庄市立新小学党务工作者黄浩在分享培训感悟时说。

新学期开学后,枣庄市将42名学校专职党务工作者输送到省、市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学校,以进一步发挥党建品牌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推动党建工作‘提档升级’,针对党务工作者的实际需要,我市统一设计了学校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记录和纪要模板,编印了《学校党务工作实用操作规程》,作为规范开展工作的工具书。”枣庄市教育局党建工作科科长孟庆尧介绍。

与此同时,枣庄市还建立了传帮带机制,从市、区、镇三级组织部门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同志中选派了42人,与学校专职党务工作者“一对一”联系指导,做到每月至少沟通联系1次,到专职党务工作者所在学校实地调研1次,并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团建(队建)促党建”,积极构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党群一体化工作格局,汇聚协同育人“强大合力”。“市里还专门明确,专职党务工作者专职负责学校党建工作,不需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同时,完善了教学辅助岗位职称设置,建立了职务、职称‘双线’晋升办法,有效激发了专职党务工作者的干事创业热情。”孟庆尧补充道。

如今,开学仅一个月的时间,这些专职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已初见成效。他们按照枣庄市委教育工委提出的学校党建“十个一”系列活动要求,结合各自学校实际,把系列活动做得异彩纷呈、有声有色。

中秋节前夕,枣庄市第三十九中学新入职的党务工作者刘思嘉,为更好地将党组织的关怀传递给每位老同志,组织开展了走访慰问老党员活动。刘思嘉与老党员教师亲切交谈,了解老同志的思想动态、生活需求和身体状态,恳请他们继续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这样做既密切了老党员与学校的关系,又赢得了老党员的称赞。

此外,峄城区实验小学党务工作者侯泽宇在党员教师教学大比武中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榜样作用;滕州市第二中学党务工作者陈辉组织教师观看了一场弘扬主旋律的电影,让工作繁忙的教师有了身心放松的机会……党务工作者组织的活动虽小,但凝聚了人心,为党徽争了光,为党旗添了彩。

在学校党务工作者的推动下,很多学校也建立健全了中小学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以前,由于学校缺少党务工作者,工作方案的制定不够专业,流程也不够规范,我经常感到力不从心;现在,有了专业党务工作者的加入,流程更加规范了,决策更加科学性了,我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儿了。”枣庄市市中区东湖小学党支部书记田中华说。

“为学校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的一项创新举措,对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校党务工作者队伍意义重大。目前,我们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枣庄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光明表示,“下一步,我们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培养培训工作力度,把学校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师生群众的贴心人’。大家共同努力,把学校党组织真正建成中小学校发展的‘定盘星’。”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