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全环境育人拓出立德树人新内涵
本报讯(通讯员 曹玉桥)近年来,龙口市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抓实“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3个着力点,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终极目标,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龙口市切实发挥师德师风的约束功能,夯实根基,要求教师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把好学生人生的“总开关”,指引学生成长的航向,为实现他们心中的梦想积极行动。通过开展“树师德、正师风”签订系列《承诺书》、“诚实守信”主题征文及获奖作品微分享、“清风暑期”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廉洁从教”专项整治行动,多措并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水平,创造“教师个人恪守诚信、教师队伍谨守规范、教育行业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避免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发生。2023年,连续出台《龙口市“幸福教师”建设工程工作责任清单》《龙口市“幸福教师”建设工程为教师办实事工作清单》等文件,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健康、乐业、幸福的教师队伍。
龙口市充分发挥校园舆论的导向功能,立好风向标。通过组织教师集中或自主学习有关环境教育的法律法规,聆听专家讲座,观看电视节目,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增强他们自觉进行环境德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他们在环境道德中言传身教的先锋表率作用。全市中小学充分利用办公楼走廊、教室墙壁,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育李栽桃”等宣传标语,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切实增强教师的德育使命感。要求学校管理层发挥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开设环保教育专栏。各学校定期在校园宣传栏张贴环境德育资料,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学校环境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并把环境德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全市学校整体环境德育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为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功能,该市中小学配齐配优硬件设施,让校园的每棵树、每片绿地、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会说话,对学生环境品德的养成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验中学、复粹学校等在二道门书写“牢记父母嘱托,不忘师长教导”12个醒目的大字;操场四周悬挂“让学生成人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条幅等。明德学校在校园的明德园、石良中学在紫藤长廊张贴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标语,如“水击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等,在教学楼走廊拱门上书写“自警自励,尊师守纪”“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等标语。各中小学在教学楼走廊悬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可以说,各学校充分利用每个角落,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龙口市善用“大思政课”,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筑牢主阵地。在教育教学中,各中小学充分发掘龙口本土的下丁家艰苦奋斗精神、龙口一中百年校史等红色文化,利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的任常伦和“胶东小延安”黄城阳村、民主革命先行者徐镜心故居等红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上好“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从课本以外学习感悟,升华提高。各学校不仅将环境教育渗透进所有课程,而且注意处理好环境教育和学科教育的关系,做到环境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目前,全市中小学环境教育已渗透到思政、语文、生物、地理、化学、科学、数学等学科中,提升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人格素养。
按照“学生为本、家长主体,因地制宜、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龙口市着力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努力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全力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衔接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育人环境。2021年7月,市教体局与市融媒体中心合作推出“志凯老师谈家教”专题栏目,每半个月在龙口电视台上播出一期,至今已播出80期,受益家长不计其数。龙口电视台“谈家教”公益栏目的主讲人王志凯还创新研发出家庭教育“11158”模式,即“等一分钟、抱一分钟、找一个亮点、聊五分钟、学八分钟”,共5个环节的亲子互动模式。这一模式成为当地关爱未成年人的线上教育品牌,2023年在省家庭教育大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拥有356名志愿者的龙口市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走进学校、机关、农村、社区、企业开展公益宣讲100多场,开通家教服务热线32条,并获评省家庭教育优秀志愿服务队。
龙口市通过施行全环境育人理念,进一步拓展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将教育融入社会、家庭等多元化场景中,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全市中小学校园遍开德育之花。继龙口市实验小学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后,近3年,全市新增两所省级文明校园。2023年,龙口市有1名学生获评省级“新时代好少年”,有4名学生获评省级“美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