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东港区:劳动教育“小基地” 赋能学生“大发展”
“快来看,我们的玉米丰收啦!”近日,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中心初中学生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悦耕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看着亲手种植的玉米喜获丰收,教师和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该校围绕“让劳动注入每名学生的心田”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劳动资源优势,开辟校内种植实践基地“悦耕园”和“勤耕园”,丰富学生的校内劳动实践课。
不只这所学校,在日照市东港区任意一所中小学,校园里都有这样一块田地,被开辟为“开心农场”“七彩农场”“丰泽园”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在教师和种植实践顾问的指导下种植向日葵、萝卜、白菜、西红柿、辣椒、土豆、花生、地瓜等农作物,并全程参与翻地、施肥、选种、栽秧、浇水、养护、收获等劳动实践。
确定成为省级劳动教育实验区以来,东港区克服校内场地相对不足的困难,打破资源瓶颈,开发打造校内种植实践基地56处、养殖基地6处。其中,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拓展种植园地面积并升级改造,拓垦出84块整齐划一的高标准种植基地,打造出精致而富有劳动文化标识的班级责任田;田家炳实验中学在教学楼南侧开辟种植实践基地,将种植基地内的可用空间划分为16块大小相等的种植区域;南湖镇中心初中在校内开发了4亩劳动实践基地,分为田园蔬菜、粮食种植实践区和花卉果木培育实践区……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需求。
不仅如此,东港区还成立了劳动学科教研共同体,配备劳动教育专兼职教研员18名、专兼职教师695名。开发木工、扎染、陶艺、非遗等校本课程120余门,通过开展“劳动+文化”“劳动+生态”“劳动+志愿服务”等融合教育,逐渐形成“一校一清单,一校一特色”。各学校每个班级聘任劳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规范安全使用农耕用具,开展种植设计,加强日常精细管理,记录生长过程。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举办采摘品尝节、丰收节等活动,共同体验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劳动教育不仅在校内,而且与学校周边和家庭生活及所在地区的各类资源密切相关。
“南湖镇西马陵前村山村水乡开心农场、西沈马庄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南湖镇中心初中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南湖镇中心初中教师周升峰说,借助校外资源,学校可以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
如何在区域层面、学校层面因地制宜地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劳动实践场域资源,把劳动教育与青少年活动、实践教学、研学旅行等资源有效整合?东港区充分挖掘社会面劳动教育资源,采取和村居、村民、企业、工厂、工人合作等方式,定期到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依托东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农耕科普体验区,分田到城区33所学校,为每所学校提供一块劳动试验田,构建以农耕体验为主的学校社会劳动育人模式。
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各学校在组织好劳动教育规范化开展的同时强化综合实施,引导家庭发挥基础作用,做好劳动教育的日常化开展工作。只有充分整合学校、家庭力量,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为此,东港区各学校建立家校社协同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委会作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共同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形成育人合力。
各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生活自理技能比赛等形式强化生活自理技能、家政服务技能的掌握;开展整理个人物品、打扫房间、清洁个人桌椅、做好个人卫生、养护花草、烹饪简单菜肴等活动,定期填写《家庭劳动教育实践卡》,精心记录日常劳动内容。寒暑假期间集中开展家务劳动、社会服务劳动主题实践活动,及时填写《家务劳动周记录评价表》,以此为依托评选表彰一批劳动小能手,让劳动教育在社会大舞台中绽放生机和活力。
“我们将持续推进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打造全区劳动教育特色,构建‘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的成长与习惯养成中,让劳动教育更接地气,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日照市东港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宋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