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 建融合育人机制 育有尊严的学生
近年来,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围绕培育“有生存技能、有生命尊严的学生”的目标,探索构建“一根本两翼三提升四融合”的特殊教育育人新机制,社会满意度连续6年保持100%。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校启动了以“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技能”为核心的融合综合项目改革,全面构建了特殊学生毕业后“能适应生活、会自立生存、有生命尊严”的特殊教育培训新体系,开出了区域特殊教育蓬勃发展的生命之花。
“两翼”课程,引领学生成长为最美好的自己
学校近年来立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根本点,精准打造了从学前阶段到职教阶段的“两翼”课程集群,推动教师职责从“被动看护孩子成长”转向“主动助力孩子成才”。
学前教育阶段,学校着眼培养特需幼儿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发展认知、语言能力,组织开发区角活动和生活等主题式课程,同步推进了包括感统、感官等7类情景缺补专训补偿式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立足提升学生独立生活与融入社会的能力,开发了“基础性课程+技能性课程+艺术性课程”以及快乐康复操健身课程。职业教育阶段,“两翼”是“基础性课程+选择性课程”和专业性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生活及就业中的职业道德及从事相关岗位的基本能力。
每个学段的两项课程都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目的是助力学生实现会学习、会健身、会生活、会自立的“四会”成长目标,为其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同时,各个学段之间的课程又是循序渐进、逐级递升的。
助力引领,让特殊教育有力度、有温度
特殊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是身体或心智有缺陷的特殊学生,因此,只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厚度、爱岗敬业的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成效高度,才能办好有力度、有温度的特殊教育。
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学校构建了“三模四字五环六度”适性课堂新模式:“三模”指目标导学、任务实操、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四字”指感、动、说、做四种体验阶段;“五环”指生活导入、分类教学、分析评量、个别化指导、社会化延伸五个课堂环节;“六度”指教师在适性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分层目标的准确度、任务指导的明晰度、技能训练的适宜度、沟通交往的实用度、生活拓展的适合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六个观课维度。教师从“六度”入手,以课堂任务分析为牵引,将适性理念与课堂全面融合,重视个别化教育,关注薄弱点,寻找增长点,把握关键点,通过“集体备课凝智慧、上课观课展风采、说课议课促提升”,提高教师的适性课堂驾驭能力。
在培育爱岗敬业态度方面,以爱育爱,引领成长。学校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与社会热点、节日活动、教师工作“三个结合”,做“活”专题教育活动;通过“杏园开讲啦”“因为有你,温暖前行”,做“实”典型引领活动。把名医和专业康复手段请进来,让教师通过跟岗培训、“影子专训”走出去。截至目前,教师共发表论文200多篇,有12名教师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在提升学生学习实效方面,“一生一案”,立体评价。学校强化了对学生全方位的科学评估,为每名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个别发展规划。突出对学生适应能力培养、身心康复补偿和劳动职业技能训练进步了多少的评价,形成“一生一目标、一生一内容、一生一进度、一生一方法”的个性化教案和学案。
融合共建,让学生有生存技能、有生命尊严
学生最终要走出学校。这就要求学校坚持从封闭办学走向开门办学,搭建起普特融合发展的纵、横两条线,打造一个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融合教育共同体,引导学生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交际、实操。
在横向上,与家庭教育、普通教育融合。学校坚持把家庭变成技能练习场,假期布置“一生一案”的适性作业,给学生分门别类备齐作业材料,线上推送微视频。同时,开通班级热线,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在家庭融合的基础上,以活动为桥梁双向沟通,促进学生走入普校参加各种兴趣活动;邀请普校学生来校共庆节日,一起表演节目,交换礼物,同做手工艺品,体验与同龄人的交往快乐,实现普特互学、交友、共融。
在纵向上,与社区教育、职业教育融合。邀请社区工作人员来学校宣讲和助教,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与陌生人交往;再把课堂搬到社区,引导学生到社区诊所就医、参与志愿服务,在陌生的环境中与熟悉的人互动;组织成果义卖,学生向社区群众售卖自己种植的果蔬、制作的花样面点和手工艺品,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实现在陌生的环境中与人交往。坚持职业教育关口前移,在义务教育七至九年级就开始职业前期劳动培养,职高班进行中餐烹饪、中西面点和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化职业培养。
近年来,学校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先行先试,勇于探索,承办了山东省东部片区培智课堂教学研讨会,获得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作者系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