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惠民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精准解读教材 深挖内隐价值 巨野:累计万余名学生受资助 图片新闻 寿光市圣城中学:“大思政”熔铸少年魂 文化浸润童心 艺术滋养心灵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精准解读教材 深挖内隐价值

□ 马丽娜

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文件指出,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已通过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

此前的2022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正式拉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幕。这场变革从“育分”“育能”迈向“育人”,对教育的各个方面提出全新要求。而在今年秋季学期,令人期待的新教材将逐步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铺开。

教材是育人载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凭借,只有深入理解教材、精准解读教材,课堂才能灵光闪现、新意不断,学生才能入情入境,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获得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教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是对文本要有正确深入的解读;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要进行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科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教材解读的问题,由此确定“教什么”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研究“怎么教”。解读教材就是要透过文字的表象,看到作者表达的秘密;就是要悉心研读,发现文本的亮点,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小学语文为例,精准解读教材,立足点要高。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体现了系统规划和整体安排的要求。教材解读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教材所处的位置,包括人文主题的位置和训练重点的位置,而非就课论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要求教师在把握教材时有更高的立足点。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紧扣“理想和信念”人文主题,属于革命文化单元。纵观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在一至六年级都有编排,而且随着年级增高,课文的篇数增多,占比增大。一至四年级是单篇穿插安排,五至六年级是一个单元集中呈现,内容也逐步深入:从感受革命者的爱国情怀到体会责任与担当,再到受到革命先辈理想和信念的熏陶,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例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纵观教材,本单元是小学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段”的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则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不同年级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师把握住了教材语文要素及人文主题的系统性,就等于抓住了教材的根本,能明确教学起点和目标;授课时,就知道哪些知识应该讲、应讲透、应拓展、应延伸,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讲为学用。

精准解读教材,视角要广。深入的教材解读应打开教师较为闭塞的视界,试着从更广的角度去审视文本,把一本书“读厚”的过程大概如此。教材解读需要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主张、作品风格、时代背景。这对挖掘教材的精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讲授一些经典作品、离现在年代久远的作品时,教师对特定背景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这其实是与读者的对话。

在济南市天桥区锦绣明湖小学的教材解读实践中,以《少年闰土》为例,我们了解了鲁迅少年时代的家庭背景,对理解文中“我”为何这般向往闰土所处的农村生活以及对“四角的天空”的不满就会简单得多。又如,在讲授《月光曲》一课时,教师介绍贝多芬为什么会有“我的音乐只为穷苦人造福”的理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贝多芬高尚的人格和情操。

精准解读教材,挖掘要深。我们的教材正如美丽而博大的海洋,沉淀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所以,对教师而言,一定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的眼光深入课文的内核,让教材的内隐价值逐渐“浮出海面”。

同是《月光曲》一课中,贝多芬在茅屋外听到琴声和兄妹俩的对话后,为什么“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推开门之前,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想了些什么?这个点在文中是个空白。可是,如果不抓住这个空白进行想象,学生就无法深入感受兄妹俩的手足深情以及贝多芬高尚的情操和人格。而这个点,对学生接下来理解贝多芬为盲姑娘“再弹一曲”并创作出《月光曲》埋下了伏笔。同理,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听到盲姑娘的评价后又有怎样的感受,也是教师可以挖掘之处。

精准解读教材,语文味要真。经过教师这一番解读,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十足的语文味儿。

语文是“百科之本”,教师的根本任务是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材解读时,应关注到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在抓住关键词的基础上深入品读,甚至进行拓展和仿写;应关注到标点符号的运用,体会到不同标点表达效果的不同;应关注到修辞方法和描写手法,感受到作者在表达上的独具匠心;应关注到作者情感表达的不同方式,领悟到同一单元不同课文之间表达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解读,就是要透过文字的表象,看到作者表达的秘密;就是要悉心研读,发现文章中的亮点。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浓的语文味儿如淡淡茶香,飘然而至,弥漫开来,久久萦绕。只有这般解读,才能彰显出语文的魅力,才能撷取到语文的精华,才能深挖出语文的内隐价值。

录入:宋锐锐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