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引领行动应当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剧本杀”巧妙地把读书行动融入学科教学,昆虫社的学生制作的昆虫模型呈现了《昆虫记》的阅读成果……日前,北京市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现场会暨北京市青少年阅读促进联盟倡议发布仪式在京源学校小学部举行。京源学校小学部通过不同课程展示了不同学科如何与读书行动相结合。当日,现场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生阅读指数体系。指数体系由学生阅读指数和阅读支持指数两个一级指标构成。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指数与其学业成绩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读书有助于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启智润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普遍重视读书引领行动,制定了很多方案措施,但要想进一步提高实效和时效,还需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场域,大部分学科的知识都要在课堂中传授,而读书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都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因此,自然也是读书引领行动的最佳载体。各学科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读书引领行动,把它当作一种责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结合所教学科的知识,选好发力点,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点,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积极踏上课文阅读之旅、探究之途,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要用阅读点燃阅读,用兴趣激发兴趣。阅读是一种高雅的兴趣爱好,是学生成长的阶梯,但阅读也需要耗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必须有积极性打底,涵养好持久的耐心和毅力,养成阅读习惯,才能真正读进去,并不断走深、走细、走实。因此,各学科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阅读的美好、阅读对自身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提升所带来的巨大意义,从而进一步引领、启发学生。如,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古典诗词,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美妙、人生的美好;在数学课堂公式、概念、定理教学中,见缝插针地插入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可以激发他们课外阅读探究的热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见机而作地讲述一下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既能让学生明白从小立大志的重要性,又能激发他们了解名人的热情。只要教师有心,教材中的一幅插图、一句话、一个故事、一种情景、一次作业、一次实践活动等,都可以开启学生的课外阅读之旅。
要提高阅读语言的引领力。教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是提高语言表达力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师要想引领学生踏上阅读之旅,就应当用好语言的艺术。一方面,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肚子里有“货”,语言才会有内容,说起来才能滔滔不绝;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让自身变得更儒雅,用美言、善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读书人”的光明面,从而见贤思齐,立志通过阅读成为一个像老师这样的人。这是“言”领,又是“行”领。
要在“读”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他们读的能力。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是一场生动的阅读示范课,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读”法。鉴于此,各学科教师要做好引领工作,提前备好课,把阅读引领纳入课堂教学目标,创新引领方式。同时,也要把相关读物带进课堂,选取精彩的部分进行引读。
读书引领不只是语文教师的任务,而且是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责任,既利他,又利己,更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应做好顶层设计,从小处、细处、实处着手,引导学生读起来、爱读书、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