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枣庄市:“大家访”成家校共育“法宝” 五莲县:“三知”教育助力全环境立德树人 图片新闻 山东省足协E级足球教练员培训班在定陶举行 美育浸润当多些学生视角 潍坊市奎文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枣庄市:“大家访”成家校共育“法宝”

□ 特约通讯员 胡乐彪 通讯员 张允

“近一段时期,我感觉自己特别忙。在做好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先后深入30余名学生家中进行了家访,深切感受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这是枣庄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董业文近日写下的家访心得。

董业文的忙,源于该市开展的“千名校长访万家”“万名教师联万家”活动。

今秋开学后,枣庄市为进一步增强教育干部及教师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加强家校共育,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育人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办学水平、育人质量,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家访”活动。

此次“大家访”活动由该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从9月下旬持续至12月中旬,主要分为集中走访阶段、整改反馈阶段、重点回访阶段等。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参与,以实地走访为主,辅以电话访、微信访;各班级以班主任为核心,辐射至其他任课教师。目前,每人至少实地走访10个家庭。

该市将教师家访与帮助家长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把家访作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学生和家长的重头戏来抓,明确家访内容为宣传教育政策、征求意见建议、沟通学生情况、交流家庭教育方法、安全及心理健康知识、关爱特殊家庭等多个方面。

在实地走访中,该市各中小学校借助“全员导师制”,在“谁来访”上强化责任担当,突出校长家访、班主任家访,统筹分解教师任务。在“访什么”上努力畅通家校社一体化育人渠道,通过家访重点宣传好防溺水、交通安全、禁毒、反诈等安全知识及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等内容,倾听家长的教育问题,找准其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家访成为社会认可、家长期待、学生满意的“幸福行动”。在“怎么访”上按照“应进尽进、应访尽访”原则,对全校所有学生家庭入户、电话访谈、视频通话等至少1次,严禁“应付式”家访,杜绝“告状式”“报喜式”家访,并在家访后对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评估学生的情况,认真填写《家访记录手册》。

为解决群众诉求,征求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该市教育局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学生家长反映的各种诉求,分门别类汇总梳理并形成问题台账。

枣庄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教科院院长邓淇说,近两个月,全市中小学3857名校级干部、32020名教师共访问学生426912名,其中实地走访246024人,覆盖了30多万个家庭,征集各类意见、建议数千条。参与家访的干部和教师做足功课,一次次走进学生家庭。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访出了家校共育的新路径,访出了枣庄教育的新篇章。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市要求家访教师做到新入学学生和有心理问题学生必访、学习困难(厌学)学生必访、有不良行为学生必访、有辍学倾向学生必访、失学辍学(隐性辍学)学生必访,每名上门入户的教师都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数、话中有术”,实现入户走访全覆盖。在家访过程中,有些学校还将“有问题请家长来学校”变为“教师主动上门”,把“电话联系”改成了“面对面交流”。

“我们的观念转变了,从管理走向服务,着力解决家长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家长的‘心上事’变成学校‘上心事’。”枣庄第四十一中学党委书记张毅说,家访作为促进家校沟通、凝聚育人合力的重要方式,已成为家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与此同时,该市还不断改变粗放式、节点式的传统家访方式,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强调个性化施策、过程性跟进,创新制订“一生一策”方案,特别是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分层分类,制定个性化关怀、关爱、资助、帮扶或矫治措施,融入家访的各个环节,实现“访前、访中、访后”的闭环管理。

有些学校创新实施1+1+N”联合家访机制,即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N名相关人员参与,分组、分片、包班、包人的办法联合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亲子关系,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方法和期望,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

“联合家访机制有效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的距离。”学生家长王伟深有感触地说,“市教育局开展的家访活动,让久违的家访回归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这一机制不仅让家校面对面交流变得更亲切、更透彻,而且让家长与教师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让我重新认识了孩子、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

这一机制仅仅实施了两个月时间,就赢得一片叫好声。何止是家长与教师之间?如今,就连教师之间见面打招呼时,谈论最多的也是“昨天你到谁家去了”“家访有什么收获”等。家访不仅见证了家校关系的日益紧密,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了教育生态的积极变化。

山亭区西集镇冯庄小学校长张为告诉笔者,前不久,他在宣布拟报贫困生名单时,突然看到一个男孩眼中露出一丝失望的苗头。于是,他和班主任立即对其进行了家访。他们得知,该生父母离异,祖父母双亡,跟着父亲和曾祖母生活,属于特困家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学校最终将他纳入贫困生名单。

“通过家访,我们能够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用爱去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探寻学生成长的轨迹,为教育注入更多的温暖与关怀。”峄城区阴平镇中学教师刘珍在家访日记中这样写道,“上门沟通的效果远比在办公室里约谈家长好得多。入户家访能够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和近期生活情况,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

目前,针对家访中发现的问题,该市实行“问题整改销号制”管理,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倒逼问题整改到位,并及时向群众反馈问题解决情况,做好政策解读和解释说明工作,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许多家长表示,他们感受到了学校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愿意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大家访”外,该市还借助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设置家长接待室、家长驿站等方式拓宽家访渠道,建立起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式家校沟通渠道,切实打通了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大家访’活动是我们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打通家校合作、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实地家访,倾听民声,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从而形成家校共育的‘双向奔赴’。”枣庄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光明说,今后,他们将持续深化“大家访”活动,使之成为干部教师的工作常态,让家访这个“法宝”不断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