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创设有效情境  提升习作素养 “置物有方”育良习 弘扬体育精神 赋能“身心两健” 浅谈书香校园建设 聚焦学科联动 促进思维共振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教育有方】

“置物有方”育良习

□ 蔡雪莲

“老师,我昨天新买的彩笔找不到了!呜呜……”

“哎……快看,那是谁的跳绳呀?是不是觉得这树寂寞了,居然想陪着它到树上去跳?哈哈……”

“老师,班里捡的铅笔、橡皮又攒了一大堆了,我们课间给大家分发一下吧!”

“学生捡的杯子,请失主来三年级(4)班拿吧!”

“哪个班级同学的校服丢在操场上了?请到体育组来领吧!”

这种情形在很多小学习以为常。学生丢的东西大都是零零碎碎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价值不大。甚至有家长或同行认为孩子小,丢了就丢了呗,需要时再买就是了。可细究起来,果真可以如此吗?

一个人若整日里丢三落四,必然是手头的东西摆得哪里都是,缺乏物品整理的条理性和次序性,肯定没有物品保管和放置的意识,更别说好习惯了。这样的学生,从根本上讲是缺乏“置物有方”的生活管理意识,以致三天两头丢了自己常用的东西而浑然不觉。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呢?

清初著名学者李毓秀编撰的蒙学经典《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即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在特定地方,避免造成脏乱,用的时候还要找半天。细细咂摸,古人说得多好啊!言简意赅,却又一读就明白。只要学生口诵心惟,必然会熟稔于心。《弟子规》中类似的句读比比皆是,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发掘其中的智慧,导之以学,必然事半功倍,成效斐然。“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只要事关学生生命教育、健康成长和习惯养成,便都不是小事。表面上是自己生活的管理,说到底其实是自我管理的开始,生活有秩序、有规划的良好开端,决不可视为可有可无。因此,教师必须具有“置物有方”的管理意识。

学校德育和学工管理部门要做好“置物有方”的整体规划,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细致的规划设计,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细化出各年级、学期甚至是月份的习惯养成序列,让习惯培养更具操作性和规划性。同时,应指导班主任做好专题教育,特别是要抓好低年级学生习惯培养的起步教育、管理和指导。要创新“置物有方”育人实践。笔者教低年级时,有意识地强化了相关习惯训练。比如,采取口诀教育和行为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学生的习惯认知和养成。比如,每天放学三件事“推凳子、排桌子、拿杯子”,确保班级物品井然有序,自己不丢落物品;只要离开座位,都要随手把自己的坐凳推进桌子下方,确保有秩序且为他人留出活动和行走的空间;桌洞进行统一指导,规范摆放;学生易丢落的红领巾、校服、水杯等个人物品,第一时间提醒家长指导帮助孩子以简单妥当的方式标识班级、姓名,这样,即使丢失也可以第一时间予以确认……虽然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小事,却能通过一次次的行为矫正,暗示学生每天检视和落实自己的行为,促使每个人逐步实现做人与做事的基本规范,从而为美好人生奠基。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学生时代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若能将目光投放得更远一些,视角再开阔一些,不局限于自己物品的摆放与整理,有意识地将习惯培养进行更大的扩展,从坐立行走、读书、写字等基本姿势到与人交往、课堂交流、集会活动、公共发言、安全自护等常规习惯都一一落实,强化规范训练,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必定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系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