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初探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发展规律及身心成长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参差不齐,给教师带来了三大难题:教学任务难平衡,作业布置难平衡,作业讲评难平衡。分层教学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基于真实学情,提供量身定制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基于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实情,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真实学情分层
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也是关键的第一步。以礼轩小学为例,我校是一所济南市小初衔接示范学校,六年级共有15个班级,生源来自周围片区的4所小学,学生之间的能力水平差异较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因此,在深入研讨后,我们决定尝试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并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分层教学实践体系。
深入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包括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潜力倾向,对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生分层至关重要。通过全面评估学生,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例如提优组和基础组。提优组是面向基础扎实、习惯好、能力强、成绩优秀的学生;基础组是面向基础弱、积极性低、能力欠佳、成绩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学生。在分层之后,通过全班交流和单独谈话的方式,有效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顾虑,避免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
二、学习目标分层
在实施分层教学中,学习目标的分层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研组在本学期的每周教学计划中,特别为提优组和基础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分层不仅确保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以第八周的教学目标为例,1.教学重点:正、反比例及应用的讲解,完成相应的分层作业。2.达标检测:基础组进行《比例》基础型作业三达标,提优组进行《比例》发展型作业二达标。3.学科活动:基础组重点处理课本、练习册上的易错题,提优组重点处理《比例》挑战型作业。由此可知,虽然两组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同,但课堂练习和达标检测内容有所区别。通过制定层次分明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清晰地知道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教学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学方式分层
(一)教法分层:针对提优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信任,敢于放手,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针对基础组学生,教师应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原则,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巩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时,对提优组学生,教师仅提供必要的“脚手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圆柱和圆锥与以往所学知识的联系。尝试总结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对基础组学生,教师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感受知识的连贯性,从而有信心接受新的学习内容。
(二)提问分层:教学中,不当提问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提问。例如,在回顾旧知识时,问题相对简单,教师可以更多地给予基础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使其树立起对即将学习内容的信心。当问题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时,可以给予提优组学生展示的机会。通过提优组学生的总结和归纳,不仅能启发基础组学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内容,而且增强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和效果。
(三)学法分层:在教学中,教师对提优组和基础组学生的关注时间分配比例大约为3:7。以学科活动时间为例,这段时间主要用于处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查漏补缺。对提优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关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探索,重点在于知识的反思和归纳。对基础组学生,重点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遗留的困难,确保当天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
四、课堂教学分层
在实施大班制教学的背景下,我们既兼顾整体教学任务,又有效解决部分学生“陪读”的问题,探索建立了“四段分层教学模式”,激发所有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他们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课前分层布置作业,基础组学生完成每日计算和基础型作业,提优组学生则完成基础型作业和发展型作业。检查作业时,提优组学生负责检查基础组学生的计算,这也是锻炼学优生计算能力的一种途径。教师巡视并搜集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
第二阶段:全班交流基础型作业,重点突破。典型、易错题目运用“提优组讲解示范、基础组理解复述”的讲题模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关注基础组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三阶段:专项讲解发展型作业,分层落实。对基础组学生,让其整理纠错刚讲解过的题目,这也是落实、消化知识最好的时间。对提优组学生,专项讲解发展型作业,重点关注学生对题目的解法多样化以及变式考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第三阶段是整节课的分水岭,本阶段重在分层落实两层次学生作业。基础组重在反复讲解、巩固,提优组重在少讲多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第四阶段:当堂分层检测,评价反馈。当堂检测内容侧重于典型、易错、发展型题目。针对基础组学生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生带生”的方式,鼓励同一层次学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这是对基础组学生进行再分层的体现,这样的经历很可能促使他们最终能够进入提优组。
五、作业设计分层
层次化、弹性化、个性化的分层作业设计将传统的“大锅饭式”转变为“自助餐式”作业模式,有效地打破了传统作业设计的壁垒。 共分为三类:基础型作业即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简单应用、巩固,发展型作业即本单元易错题重组、重难点提升,挑战型作业即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数学思维。
以六年级下册《比例》为例,基础型作业为:1.根据给定的比例,完成简单的比例计算题。2.判断两个比例是否相等,并解释原因。3.利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绘制并解释比例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5.根据实际情景写出比例关系,并用图示表示。发展型作业为:1.解决涉及比例的应用题。2.通过实际测量,计算并验证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3.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挑战型作业为:设计一个综合问题,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比例知识,结合其他数学概念(如百分比、分数等),行复杂计算和问题解决。这些作业设计旨在覆盖《比例》单元的所有核心知识点,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和明显的难度梯度,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和运用所学内容。学生完成与他们能力水平相匹配的作业时,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再结合一些“踮起脚就能够得到的内容”,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评价标准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评价分层是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评价的重要环节,是让教学评一致真正落地的有效措施。 以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的分层作业评价标准为例,基础型作业的评价标准是能够独立完成、正确率在85%以上,同时要求他们能够正确地纠正错误。发展型作业的评价标准是学生被鼓励敢于挑战,要求他们有较高的完成度,并且正确率在70%以上。挑战型作业的评价标准是尽可能独立思考,以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分层教学,以生为本,致力于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避免了学生吃“大锅饭”,有利于营造出学优生与学困生共同发展核心素养的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让每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从而爱上数学。
(作者单位系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