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山东省教科院 探索队伍建设新路径 造就服务教育新动能 淄博市张店区:为学生烹制更有吸引力的“思政大餐” 金乡县 开展阳光大课间展评活动 图片新闻 威海市探索“特教+职教”融合育人新教法 胶州市:把校园“食”事当头等大事办好 为学生的科学梦想插上翅膀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山东省教科院 探索队伍建设新路径 造就服务教育新动能

□ 刘盈楠

建成教育强国,使命光荣、时不我待。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孙启高表示,将把大会精神融入“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中,紧紧围绕教育强国“六大特质”,深入思考谋划“教育强省建设,教科研何为”的时代命题,积极探索推进我省教科研队伍建设的新路径新举措,切实将教科研力量优势转化为服务山东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近年来,省教科院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把加强教科研队伍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聚力扛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确保人才培养方向,努力在涵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上彰显新气象。工作中,省教科院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树立服务国家、社会的情怀和价值取向,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人才。

遵循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省教科院积极搭建符合新时代教科研工作特性的培养培训体系,创新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不断提升人才竞争力。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技能展示等关键环节推动师范类专业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扎实开展师范专业认证,持续提升我省师范类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全省教育实际,配齐建强教研队伍,持续调度各地教研员配备情况,推动各地配齐配足所有学校、学科专职教研员,打造数量充足、可进可出、专兼职结合的教研员队伍。为组建高水平授课团队,进一步提升我省教科研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省教科院完善培训体系,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相继组织举办了覆盖义务教育段多学科的教研员培训班、教科研人员能力提升研修班,推动教研数字化转型,引导全省教科研人员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强化数字意识、提升数字技能、深化数字化教学应用,提升数字素养。

省教科院把打造教育智库“矩阵”作为新时期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发挥教科研的基础性、前瞻性引领作用。通过聚力智库建设,有效提升科技支撑力,集中优势资源,助力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内聚度和耦合性,不断为服务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围绕教育强省指数、教育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动实施重大项目研究,开展专题式、长周期攻关研究,产出系列高水平、标志性智库成果。同时,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探索、提炼成果推广的路径做法,引导科研成果与教育现实需求实现紧密对接,提升智库成果咨政效能,为各级各类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实践指引。省教科院还加大教科研能力指导力度,持续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改项目培训,实现了优质教改项目高质量转化和推广。

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新关切、新期待,做好教育服务,提升民生保障力,是省教科院自觉学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做好精准研究和教育服务的新举措。近年来,省教科院持续做好帮扶工作,分学段组织精准化、订单式送教助研活动,推动工作向基层一线延伸,助力薄弱地区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围绕山东省乡村教育振兴发展的基础、优势和样本价值,积极开展乡村教育振兴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探索乡村学校教研机制发展、乡村教育数字化水平提升、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举措。“省教科院坚决落实教育的人民属性,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教科研工作,努力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展现新作为,让教科研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孙启高说。

作为省级教育科研平台,省教科院切实发挥教科研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各领域的协同配合,积极整合全省教科研力量,健全建立多主体、全要素、全链条的有组织教科研工作体系。一年多来,该院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建立片区联动教研机制,有效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指导工作。同时,推动教研工作纳入教育工作督导内容,密切与学校的沟通协作,推动教研工作向体系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围绕教育强省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省教科院注重做好课题项目引领工作,聚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堵点,鼓励引导全省教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协同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课题项目研究,不断提升教科研战线的协同攻关能力。

立足中国特色、省情实际开展深度交流合作,以开放融合推动共建共享,把比较优势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是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贯彻落实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新举措。孙启高表示,将聚焦世界教育发展动向,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视野,统筹做好“走出去”“请进来”两篇文章,搭建更多展示山东教育改革优秀成果和典型经验的高层次平台;同时,不断扩大教育科研“朋友圈”,丰富研究范式,扎实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研究,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多国际经验与理论创新,进一步提升山东教科研工作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录入:宋锐锐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