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心田
“只要‘治服’了小昊(化名),班级秩序就好了一大半。”这是我在接手新班级时,交班教师特意交代的。很快,我就见识了小昊的“厉害”:用粉笔作武器打架、不写作业、在桌子上刻字、把班里的笤帚从阳台上扔下去……“这孩子真能惹麻烦!”我心里嘀咕道。他的心里究竟装着什么?我该如何“治服”他呢?
在我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有一名学生告诉我:“老师,小昊说:‘写不写作业无所谓。老师如果要作业,就说忘在家里了。老师肯定不敢让你和我回家去拿,她怕咱们半路上出事。’”还有一名学生告诉我:“小昊说:‘现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师不敢体罚我们。要是她体罚我们,我们就去告她。这样一来,她就下岗了。’”
原来,小昊竟然如此“老道”!他把老师“看透”了,他一定认为老师说的全是无法兑现的“大话”和“空话”,所以才会如此肆无忌惮。看来,我以“威震”来“治服”小昊好像不太可能。该如何教育这孩子呢?我陷入了沉思。
一天,体育课结束后,一名学生反映自己放在书包里的饭钱不见了。经过调查,我发现只有小昊没有去上体育课。于是,多名学生异口同声地断定是小昊偷拿了这钱。我摇摇头,神情严肃地对他们说:“你们可不能主观臆断,万一冤枉了同学就不好了。等调查清楚了,再下结论好吗?”听了我的话,学生都不言语了。再看小昊,脸上是一副“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样子。接着,我把小昊领到花坛边的平台上,微笑着对他说:“来!握握手,孩子!”他迟疑地伸出右手,又突然换成左手。“跟老师握手,你觉得有点儿别扭,是吗?其实,我很想跟每名学生都成为好朋友呢!老师来学校工作,绝对不是为了树敌,而是想把你们都培养成有用的人。”小昊低头不语。看来,他对我仍保留着戒心。我又一次握住了小昊的左手,说道:“小昊,你知道吗?在老师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小树。在成长的过程中,小树肯定会生蚜虫,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老师就像园丁一样。如果老师不及时指出你们身上的毛病,就是失职,这样的园丁就不是称职的园丁。我这样说,你能理解吗?”小昊看了我一眼,他的眼里明显有了善意。我很开心,接着试探道:“刚才,同学们说你偷拿饭钱……”“我没偷!”还没等我说完,小昊便红着脸抢着说。“老师也认为你没偷!”我接着说,“但我觉得同学们怀疑你的唯一理由就是你没有去上体育课。要是你按时上课了,他们绝对不会怀疑你。你说,是吗?”小昊点了点头。“所以,你今后可别旷课了,以免引起误会。这一点,你能做到吗?”小昊又用力点了点头。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身上也存在着很多缺点,譬如,老师有时说了一件事却没有做到,有时处理问题不够冷静,等等。但是,我们有了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愿改正自己的缺点。小昊,你认为自己身上有缺点吗?”小昊抿着小嘴点了点头。我说:“从今天起,咱们一起改正自身的缺点,好吗?”小昊如小鸡啄米一样,又点了点头。我又说:“你要是有信心的话,咱俩就握握手!”小昊毫不迟疑地伸出了左手,用力地和我相握。
我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觉得身心轻松了,就回到办公室。很快,小昊来了,他摊开右手,小心翼翼地对我说:“老师,这是我在楼梯口捡到的。”我接过卷着的钱,感到它湿润而温热。这分明是小昊一直握在右手里的钱呀!我激动不已,握起小昊的手说:“谢谢小昊,你真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小昊不好意思地挠着头,满脸露出稚气。
第二天,我一进教室便把钱归还了失主。学生以为我是神探,眼光一齐扫向小昊。我说:“对!这钱是小昊捡来的!”他们满脸都是疑惑的神色。我接着说道,“小昊是我们班的一员,我们应该为他有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点赞!”教室里瞬间安静了,继而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说:“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你们应该多关注同学的优点,也应该为同学取得的点滴进步而高兴。小昊同学身上虽有缺点,但我相信,他只要下决心改正,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好人。大家说,是不是?”“是!”教室里的气氛空前团结而热烈。
在以后和小昊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他虽偶尔也会出现问题,但每当我们俩眼神相遇时,他的眼神里就充满了悔意。当然,我不再深究了。这是因为,我知道学生犯错其实是教师拉近师生距离的最好机会。学生毕竟是孩子,天生顽皮。在出现问题时,只要他有了悔改之意便足矣,何必去厉声“讨伐”?那样做只能让学生心里的围墙越筑越高,以致师生互不沟通、出现嫌隙。
面对学生的过错,我们的责任是在理解他们的前提下帮助其改正。理解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了解是理解的前提,只有充分接触、深入观察、全面了解,才能逐步达到真正理解。有时,教师喜欢主观臆断,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偏见,逐渐在师生间筑起一道心灵的屏障。这就需要教师拿出诚心与学生沟通,用信任与期待搭建师生之间的爱之桥。教师要深入地了解每名生动活泼的学生,平时与他们打成一片,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热情专注的交谈、平等友好的家访等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原谅他们的过错,了解他们的感受。少一分埋怨,多一分理解,让快乐和幸福伴随着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系巨野县麒麟镇薛扶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