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未来工匠的启航之篇
《大国工匠》丛书是以我国高铁事业发展为背景的长篇纪实文学,紧扣时代脉搏,讴歌“工匠精神”,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作品以中国中车集团几位高级技师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滨江机车厂青年技术人员杨浪、彭薇、罗娟、宋飞,在中国轨道交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交错。他们肩负着父辈的厚望,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刻苦钻研、挥洒青春和热血,在机械自动化尤其是高速列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使我国动车、高铁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品紧紧抓住科技强国这一时代主旋律,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是一部生动反映我国高铁技术人员工作和生活的佳作。
“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技双馨”。由此,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就有了根基和资本。《大国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让人敬畏和感动的“德技双馨”的真人真故事,没有半点儿夸张,平实的叙述就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刻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笔者从《大国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岗位中迸发出来的劳动精神、劳动之美。对广大观众来说,《大国工匠》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尤其电视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让我们的记忆穿越时空,仿佛就在昨天。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有我们老一辈劳模的精神,也有当今高科技建设者的劳动创造。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仅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艺术画面中。通过电视纪录片这个载体,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国通过劳动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历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个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最普通的工作经验。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不管反复看几次,都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技能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在这样的岁月里刻成了美美与共的极致。
李政道博士说过:“越往前走,技术就越精神化。”《大国工匠》中的每位劳动者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的代表。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作出突出贡献,谱写了“德技双馨”的大美,令人叹服。让我们把更多的镜头、关注留给广大职工和一线劳动者,讲好劳动者的故事,展示劳动者的风采,从而让更多劳动变成创造,让技术变成艺术,让劳动成为一个个“匠心筑梦”的旅程。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