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霍家街小学
五种精神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
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红领巾奖章”五星章集体、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基地、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承载着希冀的济宁市霍家街小学获得诸多荣誉称号,先后培养出山东省教学能手19名。在累累硕果的背后,是学校独特的精神文化。
20世纪90年代,霍家街小学的精神是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如今,该校又将其细化为5个方面践行实施:以模范为核心的班子精神,以奉献为核心的团队精神,以优秀为核心的工作精神,以尊重为核心的处世精神,以创新为核心的奋斗精神。这5种精神既是教师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对20世纪90年代学校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凝聚之力——培植以模范为核心的班子精神
领导班子的模范作用关乎全局,带动群体的发展。多年来,学校领导干部以优良的形象、过硬的实绩、丰富的经验、聪颖的智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团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校领导班子成员不忘初心、躬身践履,喊响了“向我看,跟我干,我的岗位是模范”的口号,在各个方面作出表率。面对新的教学改革,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争做各科“行家里手”。对待教师,坚持做到机会公平、过程公正、结果公开;对待学生和家长,用爱与责任做实、做细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开通校长热线,汇聚家校合力,达成共同的教育目标。
无私之美——培植以奉献为核心的团队精神
学校大力倡导“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培植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体教师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本职岗位,勇担育人使命。每节扎实的授课、每本精心批阅的作业、每次对学生的谆谆教诲,都彰显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他们以付出为荣。新校区投入使用时,全体教师清扫校园;在大雪纷飞的清晨,全体教师破冰前行;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所有教师群策群力……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大家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卓越之基——培植以优秀为核心的工作精神
优秀是一种习惯。多年来,“干什么都要干好,不是第一就是落后”的思想已根植于干部和教师的心中。
学校利用“精神引领10分钟”“国旗下的讲话”深化教师对“优秀”的理解。举办“让每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教育论坛,开展“捆绑式成长”校本教研,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外出学习汇报课等教学观摩活动。系列展示活动为学校“优秀”精神的培育打下坚实基础。
为引导教师向“优秀”看齐,学校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模范”评选以及“寻找身边的榜样”“霍小记忆”主题教育活动,让教师寻找身边学习的榜样。制定了《优秀教师评选办法》《优秀班主任评选标准》等,引导教师高起点定位、高目标要求、高频次反思。如今,“优秀”的工作精神已内化为全体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为。
和谐之源——培植以尊重为核心的处世精神
尊重,是学校管理最美的语言。学校倡导“伙伴文化”理念,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友爱的融洽情感。这种工作氛围促使教师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发展与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学校积极践行“常存公平之心,常有公平之思,也就有了无处不在的公平之事”的理念,公平对待每名师生。学校出台的《职称评审方案》《绩效考核方案》等各项评价激励办法都得到了教师的认可,让每名教师都心舒气畅、热情高涨。
发展之魂——培植以创新为核心的奋斗精神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课程是师生成长的土壤。学校倡导“创造与个性共生”的课程文化,完善了“霍小儿童成长七彩课程体系”,建构了“红色文化”“炫彩科技”两大特色校本课程,组建了六大类社团,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赞誉。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2023年,学校进行了“两主两全一评价”育人方式的变革;2024年,学校又创建了“1234智雅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新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大格局。
“5种精神的践行,使‘刚性约束’走向‘柔性关爱’,由‘学校要求’走向‘未来追求’,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发展’。”学校负责人介绍,在学校精神文化的滋养下,学生体验着成长的快乐,教师享受着育人的幸福,家长收获着教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