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的科学评价策略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倡导跨学科融合、校内外结合,体现评价的综合性、增值性及过程性,并遵循以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评价改进和优化教学,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
小学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积累、训练的过程。教学中,我充分把握科学课的特点,努力将对学生的个性评价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形成科学思维。
(一)评价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天气与气候》时,课前,我安排学生搜集日常天气的图片,或者一些和天气、气候相关的民俗谚语和古诗等。通过图片和一些生活谚语、古诗,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此时,我抓住时机进行评价:赞扬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研究兴趣浓厚,并激励学生通过细致、科学的观察来验证这些民俗谚语是否符合本地区独特的气候现象。通过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本地区天气与气候特点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将服务于生活。
(二)评价激励学生坚持探究的热情
探究实践过程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教学《弯弯的月亮》一课时,我让学生交流日常观察到的月亮,学生纷纷抢答:“有时圆,有时缺……”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认真观察是学习的好办法,但是,科学的月相需要科学的观察方法。只有详细地记录月亮在一个月中的变化,持续不断地观察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坚持记录完整月相变化的学生会获得一枚‘持之以恒’勋章。”在我的激励评价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观察活动中。大部分学生知道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4种月相,并能简要说明月相的变化情况。我组织学生对本小组一个月来对月亮的观察发现,评出优秀生。如做观察记录时,小明写得翔实规范,小亮观察仔细、叙述清楚……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探究全过程,把整个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三)评价拓展学生探究的宽度
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本在每节课都设计了一个拓展活动,我便依托教材将科学探究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学完《太阳、地球和月亮》这一单元后,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搜集三个天体的相关资料。学生兴趣盎然,先制定研究方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展示成果。有的小组生动地介绍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有的小组用诗歌朗诵赞美月亮,有的小组制订了详细的登月计划。我及时肯定学生的想法。在评价时,我也对学生提出有效的建议,建议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拓展计划。
二、评价方式灵活运用
(一)作业评价
精心设计作业。针对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对喜欢搜集资料的学生,多安排信息整理类作业;对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多安排实物操作类作业。在评价作业内容上紧扣课堂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作业时采用多种形式,如练习题目、实验操作、搜集资料、观察、参观、调查等。
(二)活动评价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又一个学习活动组成的。要通过开展学习活动,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检验学习目标是否完成,从而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教学《固体、液体和气体》时,我举行了制作水平仪的活动。学生通过课堂研究以及课后搜集资料,将自制的水平仪在全班展示。从水管的粗细、液体的颜色等,可以看出谁真正理解了“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这一特点,也能发现谁的水平仪做得科学、测得准确。这次活动既可以评价学生对课本知识真正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量表评价
量表的评价是比较直观且易操作的一种方式。在多项实验中,都可以用量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进行评价,一目了然。比如,研究《风的形成》实验时,学习评价以表格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你是否积极主动分享生活中的风现象?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造出风?你能否准确说出风的形成和空气流动的关系?”能全部完成的学生将得到3颗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得星。这种评价量表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情况。
三、评价主体多元
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等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而对学生最真实的评价要综合利用各种评价主体的结果。
(一)学生自评
青岛版科学教材在每单元都设计了单元评价,包含“知识乐园”“科学殿堂”“反思空间”等3个版块内容。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引导学生针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比如,“反思空间”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我的收获”“我需要改进的”“我想继续探究的”。
这样的评价符合学生的特点,学生能够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课堂表现以及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单元自我评价是在大单元知识建构下,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回顾和反思,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他人互评
与他人互评,是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并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过程中的优缺点等多个方面。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中进行自我完善,进而促使整个组甚至整个班级的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科学课堂上只有立足科学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心小学)